患者姓名:孙清兰 性别:女 出生日期:1942年 病案(门诊)号
就诊日期:2012-10-16 初诊、复诊 发病节气:寒露
主诉:间断胸闷、心悸5年,加重伴活动后喘憋1周。
现病史:患者缘于5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心悸等症状,曾就诊于铁路医院,考虑“冠心病、房颤”于系统治疗后好转。之后患者间断服用丹参片等药物。近2年来,患者胸闷心悸较前发作频繁,伴活动后喘憋,时有咳嗽咳痰,经休息或服用利尿剂后缓解,但反复发作。近一周来患者感寒后再次出现胸闷心悸发作,伴喘憋,活动及夜间尤甚,为求系统诊治就诊于我院。现症见:喘憋阵作,活动及平卧后尤甚,咳嗽,痰白粘,时有胸闷心悸,无头晕头痛,纳少,大便调,小便量少,夜寐欠安。
既往史:既往体健。吸烟史40余年,每日半包。
过敏史: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史。
体格检查: Bp:120/80mmHg,神志清楚,喘貌,半卧位,气短懒言,面色少华,查体欠合作,唇甲紫绀,双肺呼吸音低,双下肺可及湿性罗音,心音强弱不等,心律绝对不齐,HR73次/分,心脏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未及肿大,双下肢水肿(+),舌暗苔黄腻,脉沉细结代。
辅助检查:心电图示:心房纤颤,ST-T缺血样变。胸CT示:两肺炎性病变,右中叶软组织密度影,建议治疗后复查,两侧胸腔积液,右侧显著,心脏增大,纵隔淋巴结增大。心脏超声示:主动脉硬化伴瓣叶钙化,左室舒张功能减低,左室壁心肌运动节段性异常,肺动脉高压,全心增大。
中医诊断:喘证
证候诊断:心肾阳虚 水凌心肺
西医诊断:心功能不全;冠心病 心律失常:房颤
治 法:温补心肾,泄肺利水
处 方:
冬瓜皮30 枳壳12 茯苓20 益母草16
防己10 太子参25 沉香8 泽泻14
猪苓20 桂枝8 白术16 山茱萸20
葶苈子16g 炙甘草10
水煎服,每日一剂 6付。
复诊:6剂后,患者喘憋、水肿减轻,夜间可平卧,活动后仍有喘促发作,气短显著,黄腻苔明显变薄,脉沉细结代。原方去太子参,换西洋参6g,麦冬16g,再6付。
心得体会:本案患者之喘证、水肿,实由心脾肾阳虚、土不制水、肾虚水泛,水饮上扰,寒水射肺;概括起来,本案为本大虚而标实盛。本虚,从五脏病变来看,以心脾肾为重点,从阴阳来看是以阳虚为主,而且达到心脾肾阳气欲脱的危重阶段。标实,为痰饮交结难解,内迫脏腑。
治疗必须权衡标本的轻重程度而有所侧重,适当兼顾其他相关脏腑;攻邪不能过急,宜时刻照顾正气。补虚不能纯用呆补,否则会使瘀痰难消,变生他证,延误病情。故此,用加桂枝、炙甘草、防己、太子参等。且寓苓桂术甘汤之意,为张仲景治痰饮的主要方剂,以增强温壮心阳之力。实践证明,这是治疗心衰水肿的有效方剂。加泽泻、防己益心脾之气而利尿,且与白术、茯苓、甘草组成益气健脾、利水消肿。这样,肾阳渐复,膀胱气化,水肿渐退,寒水得去,痰饮遂消,咳喘亦平;意在调平阴阳,气血兼顾,标本同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