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中医药大学二附属医院
首页
医院概况
新闻公告 就医指南 临床科室 行政科室 专家介绍 党的建设 科学研究 医学伦理 临床药理 人力资源 教育教学 护理天地 药事文苑
     医院介绍 联系我们 现任领导 大事记 院务公开 书记院长信箱
田芬兰教授谈冠心病心绞痛的发病和治疗
2014-08-01 20:16 发布人:天津中医药大学二附属医院

田芬兰教授谈冠心病心绞痛的发病和治疗

冠心病心绞痛大多属中医的“胸痹”、“心痛”,早在《内经》中已有关于该病症状及病因病机的描述。《素问 藏气法时论》记载:“心病者,胸中痛,胁支满,胁下痛,膺背肩甲间痛,两臂内痛。”详细的描述了该病的症状。《素问 痹论》云:“心痹者,脉不通。”《素问 调经论》记载:“寒气积于胸中而不泻,不泻则温气去,寒独留则血凝泣,凝则脉不通。”指出了心脉痹阻是胸痹心痛病的主要病机。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将胸痹心痛的病机归为“阳微阴弦”,《类证治裁 胸痹》云:“胸痹胸中阳微不适,久则阴乘阳位,而为痹结也。”提出本虚标实是主要的病理改变。在治疗方面张仲景提出宣阳通痹补虚的原则,《金匮要略 胸痹心痛短气病》记载:“胸痹,心中痞气,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枳实薤白桂枝汤主之,人参汤亦主之。”“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者,栝楼薤白半夏汤主之。”后世王清任的血府逐瘀汤广泛应用,随着现代对血瘀证的深入研究,活血化瘀法更加广泛的应用于胸痹心痛病的治疗。田芬兰教授通过40余年的临床实践,对冠心病心绞痛的防治不断探索总结,通过对冠心病心绞痛的病因病机的分析,提出以痰瘀同治为原则,使中医药对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更有针对性。

1 劳逸失调、饮食所伤是胸痹心痛病的重要病因

《内经》记载“久卧伤气,久坐伤身。”“动则谷气消,血脉流行,病不得生。”可见缺乏体力活动,则谷气不消,对血脉不利。劳倦伤脾,过逸伤气,脾虚生痰,阻滞脉络。适合的运动是保证水谷运化、气机通畅的因素之一。过度安逸,完全不参加劳动和体育锻炼,亦会使气血运行不畅,脉络凝滞,脾胃功能呆滞,机体抵抗力降低,除可导致食少乏力,肢体软弱,精神不振外,还可继发其他疾病。

正常的劳动有利于气血疏通,增强体力,不会致病。只有在过劳过逸的情况下,才能成为致病因素。《素问·举痛论》云:“劳则气耗”。劳动过度则耗气,可见气少力衰,四肢困倦,懒于言语,精神疲惫,动则气喘;若思虑过度,即劳心太过,又常使阴血暗耗,心神失养,而出现心悸健忘、失眠多梦。

饮食是人体摄取营养维持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但饮食失宜则又是导致疾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饮食以适量为主,饥饱失常就会发生疾病。过饥则摄入不足,以致气血生化之源缺乏,气血得不到足够的补充,久之则因食少而为病。同时,气血衰少则正气虚弱,抵抗力下降,易于继发多种疾病。

饮食过量,超过了机体的消化能力,也会导致脾胃的损伤。脾胃运化功能下降,导致痰浊内生,津液不能输布,是胸痹心痛病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由于过食后腹压的增加,也容易诱发心肌缺血的加重,导致心绞痛的发作或心衰的加重。

饮食要有调节,才能起到全面营养人体的作用。任其偏嗜,则易引起部分营养物质缺乏或过盛,导致机体阴阳的偏盛偏衰,从而发生疾病。

如盐的摄入过多,易导致高血压。脂肪类食物摄入过多,易导致高血脂症。这些均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过食甜食易导致糖尿病或加重糖尿病,同时糖尿病患者的血管损伤也是冠心病的重要病因之一。

田教授分析,人们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劳动强度下降,饮食结构变化,过食肥甘,嗜酒过度,损伤脾胃,运化失健,水液不归正化,变生痰浊,痰浊既生,影响气机,病秧及血,致血行迟滞,瘀血内停。由此观之,或痰生于先,影响气机,病秧及血,血行瘀滞;或血瘀于先,变生痰浊,终致痰瘀互结为患,正如朱丹溪云“痰夹瘀血,造成真囊。”

2 痰瘀互结是胸痹心痛的病理特点

田芬兰教授认为,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伤于饮食和劳逸失调是胸痹心痛病的重要病因,痰凝、血瘀与胸痹心痛病密切相关。人体的津液贵在通顺,通顺则周流全身,营养脏腑百骸,逆则为痰凝血瘀,阻于脉络。心居胸中,主一身血脉,如果痰凝血瘀阻于心脉,心脉运行不畅,则痹而作痛,如秦景明在《症因脉治》中说:“胸痹之因,饮食不节,饥饱损伤,痰凝血滞,中焦混浊,则闭食心痛之症作矣。”

我们这里所说的痰是指广义之痰,痰乃津液所化,痰乃由血而生。《诸病源候论》云:“诸痰者,此由血脉里塞,饮水结聚而不消散,故能痰也。”

津液和血是人体的体液,主要起营养作用。其中津稀而液稠,津主温养肌肉、充润皮肤;液主滑润关节、补益脑髓、濡润目耳口鼻,《灵枢 决气篇》说:“腠理发泄,汗出溱溱,是谓津。”“谷入气满,浊泽注于骨,骨属屈伸,泄泽补益脑髓,皮肤润泽,是谓液。”血是指食物的精华通过气化作用而生成的赤色物质,《灵枢 决气篇》说:“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可见,津液和血皆为人体基本的生理物质,皆来源于水谷,各走其道,各司其职。同时津液和血在生理上互相滋生,互相转化,共同参与人体新陈代谢过程。这种生理上的相互依存,必然导致病理上的互根。如唐容川在《血证论》云:“血积既久,亦能化为痰水。”又说:“吐血、咳血必见痰饮。”所以,痰凝和血瘀常相互为因,同时并见。

田教授认为,胸痹心痛的发病,痰凝和血瘀二者起同样重要的作用。而且往往是痰凝既久,可以产生瘀血,血瘀不去,也可以产生痰浊,痰凝必然兼有血瘀,血瘀往往伴有痰凝。正如《医宗粹言》所说:“先因伤血,血逆则气滞,气滞则生痰,痰与血相聚,名曰瘀血夹痰。若素有郁痰所积,后因伤血,故血随蓄滞与痰相聚,名曰痰夹瘀血。”所以胸痹心痛病既有瘀血形成,又有痰浊内生,痰浊阻滞经络,亦成瘀血,瘀血阻滞不行,又易聚为痰浊,痰瘀互结是本病的病理特点。

3 脾虚是胸痹心痛病的关键

痰浊和瘀血是致病因素,同时是病理产物,痰浊和瘀血形成的关键是脾虚。痰乃津液所化,津液来源于水谷,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行津液,如果脾虚运化失职,津液输布失常,津液凝聚则为痰,所以有“脾为生痰之源”的理论。从气与津液的关系看,气虚则水停,气虚则津液不行,停而为痰,而脾为气之母,所以,痰的生成责之于脾。

瘀血为脉中血行不畅或离经之血,血来源于水谷,生于中焦,统摄于脾,靠气的推动行于脉中,营养脏腑肢体。脾虚则血少脉泣,血行不畅而成瘀,脾虚气弱,统摄无力血溢脉外亦成瘀血。所以脾虚是血行不畅和离经之血的重要原因,在一定意义上说,脾不仅是生痰之源,也是生瘀之源。

4 痰瘀同治是胸痹心痛病的治疗原则

虚实夹杂、本虚标实是胸痹心痛病的基本病理改变。患者多表现为胸痛,痛处固定不移,或胸闷憋气,神疲乏力,食欲减退,恶心腹胀,大便溏泄,面色萎黄,舌暗或有瘀斑,舌苔腻,脉滑。田教授分析痰瘀互结是胸痹心痛的病理基础,脾虚是胸痹心痛病的关键,但追其根源,皆因于气,气机不畅则血脉瘀滞,痰浊内生。所以《内经》云:“百病皆生于气。”因此,胸痹心痛病的治疗既不能单祛邪不扶正,也不能单扶正不祛邪,既不能单化瘀不祛痰,也不能单祛痰不化瘀,而应标本同治,痰瘀同治,调理气机,痰祛瘀散,气机通畅,心脉平和,症状尽消。据此,田教授拟方如下:栝楼、云苓、薤白、半夏、丹参、川芎、益母草、枳壳、虎杖。方中栝楼、薤白祛痰宽胸通阳,云苓、半夏醒脾健脾化痰,丹参、川芎散瘀通络,益母草、虎杖活血行水,枳壳和血中之气药川芎配合,调理气机,以行津液,正如“善治痰者,不治痰而理气,气顺则一身津液亦随之而顺。”诸药和用,切中病机,自无停积成痰成瘀之患。

友情链接
廉韵津沽 天津市卫健委 天津中医药大学 中医一附院          
内容声明:本站信息仅供给您做为健康参考,请勿将它作为您诊断或治疗的唯一依据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主办: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技术支持:津云 备案序号:津ICP备14000208号-1
天津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