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虚气滞胃痞案
王某,女,59岁,天津人,胃脘部胀满不舒1年余,加重3日,期间自
行服用多种中成药,效果不佳,现胃脘部胀满不舒,精神差,心悸,寐差,
纳差,大便2-3日一次,便干。舌淡暗,苔薄白,脉沉细。诊断为脾虚气
滞之胃痞,治以健脾行气消痞,服药28剂后愈。患者中焦虚弱,运化无力,
胃脘胀满,又排气不畅,大便难,是为脾虚气滞,治当补虚与理气相结合。
患者胃脘部胀满不舒月余,精神差,心悸,寐差,纳差,大便2-3日一次,便干。期间自行服用多种中成药,效果不佳。
初诊(2013年6月27日):胃脘部胀满不舒,精神差,心悸,寐差,纳差,大便2-3日一次,便干。舌淡暗,苔薄白,脉沉细。治以健脾行气消痞,方用五磨饮子+四君子汤加减,处方:党参15g,茯苓15g,白蔻15g,沉香10g,党参20g,木香15g,焦神曲20g,乌药15g,白术15g,檀香10g,薏米15g,甘草5g,厚朴20g,丹参20g,半夏15g,吴萸12g,炒卜子20g,枳壳20g,川楝子12g,砂仁10g,7付。
二诊(2013年7月4日)患者诸症好转,但仍有餐后饱胀,纳少,大便可。舌淡苔薄白,脉细弱。原方加佛手12g,焦山楂、焦麦芽各30g,汤药7付。
三诊(2013年7月11日)诸证好转,但在食甜食后仍胀满不适,大便日行一次,质可,舌红略暗,苔薄白,脉沉取无力,浮取弦滑。原方加焦槟榔20g,汤剂7付。
四诊(2013年7月18日)除饮食不节所致胃脘部稍有不适,其余诸症基本痊愈,原方去吴萸、焦三仙继续调理,汤剂7付。
按语:脾失健运,胃失受纳,气滞不畅,是为脾虚气滞,治当补虚与理气相结合。以五磨饮子合四君子加减治之。四君子汤如党参,白术等药味甘以益气健脾,法夏和胃降逆,盖胃主降逆,胆汁返流性胃炎也是胃不降逆的表现。《医方考》:怒则气上,气上则上焦气实而不行,下焦气逆而不吸,故令暴死。气上宜降之,故用沉香、槟榔;气逆宜顺之,故用木香、乌药;佐以枳实,破其滞也;磨以白酒,和其阴也。加用厚朴,砂仁,白豆蔻,理气燥湿,以柴胡于行气中兼疏肝气,炒卜子、鸡内金理气消食,补气药配以理气药,使补而不滞又避免理气药过于辛燥。元胡活血化淤以止痛。纵观全方,用药轻灵,是专为治疗脾胃病而设之意。脾胃是为中土,不可过伐,用药贵在轻灵,宗旨在于通补结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