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营,女,29岁。患者半月前因感冒后引起心悸,胸闷,气短,乏力,自汗,稍活动即心悸加重。曾在某院住院2周,经查心电图、心肌酶、心脏彩超、胸片、甲功四项等,西医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给与抗病毒,能量合剂及黄芪液静滴,症状缓解。出院后因过劳病情加重而就诊。患者心悸,胸闷,气短,乏力,自汗,上3层楼即觉心悸气短加重,纳呆,时有恶心,口干不甚欲饮。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查心电图,心率120次/min,偶发室早。中医诊断:心悸(热毒内扰,气阴两虚,脾虚痰湿型)。治疗法则:清热解毒,益气养阴,健脾化湿。治疗1月后,病情好转,未再复发。
初诊(2012-8-12):患者就诊时自诉半月前因感冒后引起心悸,胸闷,气短,乏力,自汗,稍活动即心悸加重。曾在某院住院2周,经查心电图、心肌酶、心脏彩超、胸片、甲功四项等,西医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给与抗病毒,能量合剂及黄芪液静滴,症状缓解。出院后因过劳病情加重而就诊。患者心悸,胸闷,气短,乏力,自汗,上3层楼即觉心悸气短加重,纳呆,时有恶心,口干不甚欲饮。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查心电图,心率120次/min,偶发室早。中医诊断:心悸(热毒内扰,气阴两虚,脾虚痰湿型)。治疗法则:清热解毒,益气养阴,健脾化湿。
处方:
黄芪30g,生地黄、云苓、白术各15g,黄连、黄柏、黄芩、苦参、麦门冬、砂仁各12g。水煎400mL,分2次口服。
二诊(2012-8-26):2周后,患者自述症状明显好转,活动后心率为84次/min,仍有早搏。改用炙甘草汤加减。
处方:
炙甘草15g,桂枝、麦门冬、生姜各12g,西洋参、阿胶各6g,麻仁20g,生地黄30g,大枣12枚,黄芪30g,水煎400mL,分2次口服。
三诊(2012-9-1):1月后诸症消失,心电图恢复正常,复查心肌酶、心脏彩超、胸片均正常,遂恢复工作,随访2年无复发。
按语:本例患者因感冒引起心悸,胸闷,气短,乏力,自汗,应属于中医“心悸”范畴。心悸、胸闷、气短、乏力、自汗属气虚;口干、舌质红为阴虚;不欲饮、纳呆、恶心为脾虚痰湿内阻表现,病机为热毒内扰,气阴两虚,脾虚湿阻。治疗法则重在益气滋阴,清热解毒,健脾化湿。故重用黄芪补气固表止汗,现代报道,黄芪有抗病毒和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生地黄、麦门冬滋阴清热;黄连、黄芩、黄柏、苦参清热解毒利湿;云苓、白术、砂仁健脾化湿。治疗2周后诸症明显减轻,唯有心悸、脉结代未复,伤寒论182条云:“心动悸,脉结代,炙甘草汤主之”。遂用炙甘草汤加黄芪,益气养血,滋阴复脉。本阶段属于正气虚,邪气衰,故用炙甘草汤调理。方用炙甘草甘温益气,缓急养心为主,配西洋参、生地黄、麦门冬、麻仁益气养阴,阿胶、大枣益气补血,健脾养心,佐以辛温的桂枝、生姜温阳通脉,使血气流通,补而不滞。共奏益气滋阴,通阳复脉之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