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
|
艾某
|
性别
|
男
|
年龄
|
7岁
|
民族
|
汉族
|
职业
|
|
婚况
|
|
住址
|
天津市河东区
|
初诊日期
|
2012.4.26
|
主诉
|
咳嗽7日余
|
现病史
|
患者7日前受凉感冒后出现发热、咳嗽,经治疗(具体不详)后发热退,但仍有咳嗽,以晨起及晚间咳嗽为主,咳吐黄痰,痰成块状,伴有口渴,大便干,舌红苔薄黄。
|
既往史
|
否认既往病史。
|
辅助检查
|
查胸片示:肺纹理增多,余未见异常。
|
辨证思路
|
患者受凉感冒后咳嗽,结合其脉症,此为风寒之邪入里化热,痰热郁肺,肺气宣降失常,肺气上逆而发为咳嗽,同时,肺与大肠相表里,肺气郁闭则腑气不通故而可见大便干不通畅。
|
中医诊断
|
咳嗽——痰热壅肺证
|
治则治法
|
宣肺清热化痰
|
代表方剂
|
自拟宣肺清热化痰汤加减
|
方药组成及处方特色分析
|
麻黄4g 杏仁12g 石膏15g 金银花15g
连翘12g 牛蒡子12g 前胡12g 桑白皮112g
瓜蒌15g 浙贝母12g 半夏12g 木香10g
沉香12g 板蓝根15g 芦根15g 大黄4g
甘草6g
方中以麻黄取其宣通肺气之用,同时可祛在表之余邪;杏仁、瓜蒌、桑白皮可降气化痰,与麻黄相伍以宣肺止咳;浙贝、前胡、板蓝根可清肺化痰利咽喉,加生石膏、麦冬、连翘可清肺中之郁热,芦根清热益肺而不碍邪,加入半夏、木香、沉香、大黄通腑散结,以通大肠之壅滞,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共奏宣肺清热化痰之功,肺气以宣,肺热以清,痰涎得化。
|
西医诊断
|
支气管炎
|
西医治疗
|
无
|
诊疗经过摘要(复诊)
|
|
症状体征变化
|
病机演变及转归
|
治法及方药变化
|
二诊
|
患者晚间咳嗽明显减轻,晨起仍有咳嗽咳痰,咳痰色白偏黏,大便干减轻,仍欠通畅
|
热之证候明显减轻,等仍有痰浊阻肺,肺气宣发肃将渐渐恢复
|
仍以宣肺化痰为主,原方麻黄改为炙麻黄6g、去生石膏和大黄
|
三诊
|
患者基本不咳,无痰,饮食可,大便通畅,一日一行
|
肺气之宣降已复,腑气已通
|
原方继服2剂后,停药,嘱避风寒、忌寒凉、节饮食。
|
诊疗效果评价
|
咳嗽症状明显好转,基本不咳,大便通畅,治疗有效。
|
按语及体会
|
咳嗽是机体的一种反射功能,它既可以防止外界异物进入体内,又可以排出体内之“痰涎”,是一种保护性的生理功能。
本证之咳嗽得之于外感,外感风寒之邪侵袭肌表,小儿素体亏虚,风寒之邪入里而化热,痰热之邪壅于肺中,影响肺之宣发肃降,肺气上逆则发为咳嗽,此咳嗽乃机体祛除外邪的一种方式,因此不能以镇咳,当因势利导,予邪以出路,宣肺化痰,使邪去而正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