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
|
蔡某
|
性别
|
女
|
年龄
|
59岁
|
民族
|
汉族
|
职业
|
退休
|
婚况
|
已婚
|
住址
|
天津市河北区
|
初诊日期
|
2011.12.26
|
主诉
|
口腔溃疡反复发作2年余
|
现病史
|
患者诉口腔溃疡反复发作,时轻时重,近日无明显诱因又出现口腔溃疡,并为之所苦,故而前来就诊.现患者口中溃疡2-3处,每处溃疡均有3mm左右,溃疡疮面色淡不红且凹陷,溃疡周边色红,伴有疼痛,平素情绪易急躁,身乏力,大便欠调,不成形,2-3次/日,舌尖边红,舌质淡胖有齿痕,苔白腻。
|
既往史
|
既往十二指肠溃疡病史。否认其他慢性病史。
|
辅助检查
|
无
|
辨证思路
|
观其脉症,患者素体脾胃虚弱,加之身乏力、大便溏且舌淡胖有齿痕苔白腻,此皆为脾虚湿阻之象,同时患者近年来情绪急躁,易焦虑,肝气为之郁滞,郁而化火与湿夹杂,熏蒸于口,而发为口疮。
|
中医诊断
|
口疮
|
治则治法
|
疏肝健脾。
|
代表方剂
|
逍遥丸加减
|
方药组成及处方特色分析
|
当归20g 白芍15g 柴胡12g 防风15g
荆芥10g 金银花20g 连翘15g 蒲公英12g
紫花地丁12g 菊花10g 牡丹皮15 白鲜皮12g
地肤子15g 白术15g 茯苓15g 山药15g
党参12g 甘草6g
以丹栀逍遥丸为基础方治疗,疏肝健脾清热,辛通可走窜,可解肝郁之象,防风、荆芥轻清宣散可助柴芍等疏肝,金银花、连翘等辛凉宣散助清热疗疮,以地肤子、白鲜皮可除湿热,诸药合用以治其标;辅以党参、白术、茯苓、山药等补益中焦扶土抑木,补中而降火以治其本,标本同治,共奏其功。
|
西医诊断
|
复发性口腔溃疡
|
西医治疗
|
无
|
诊疗经过摘要(复诊)
|
|
症状体征变化
|
病机演变及转归
|
治法及方药变化
|
二诊
|
溃疡疼痛减轻,情绪较前平稳,溃疡疮面较前减小,仍有身乏力,大便2次/日,成形
|
药证相对,其肝火夹湿渐减轻,仍有脾虚
|
仍以疏肝健脾清热为主,原方去地丁、蒲公英,加黄芪15g、芦根20g
|
三诊
|
溃疡已基本痊愈,身乏力亦减但仍有,大便2次/日,较前成形
|
火热之象减退,脾虚之侯仍有
|
以健脾疏肝为主,处方以原方去金银花、连翘、地肤子、白鲜皮,加黄芪为30g、木香10g、郁金10g
|
诊疗效果评价
|
溃疡基本痊愈,身乏力亦明显减轻
|
按语及体会
|
《内经》有云:“诸痛痒疮,皆属于心”,这里所指的心并不是解剖位置上的心,而是与心的生理功能密切相关的。这里所说的心有火热和血的含义。但是并非所有的疮疡皆由心火偏盛,血分有热而成,临床应当辨证治疗,抓住其病机关键,不可生搬硬套,以《内经》为圭臬,从而陷患者于危险之中。
本证之疮疡即非由心火偏盛而引起,此为土虚木乘,肝郁化火夹湿熏蒸于口而成,因此治疗初期以疏肝解郁清热疗疮为主,兼以健脾,后期疮疡渐轻,此时当以健脾除湿为主以治其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