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
张**
性别
女
年龄
36
民族
汉
职业
工人
婚况
已婚
住址
天津市河北区
初诊日期
2013.4.11
主诉
发热无汗头痛3日
现病史
患者自述平素反复感冒,自觉气短懒言,乏力倦怠。偶有脘腹部隐隐作痛,喜温喜按,恶食生冷,纳少,大便不成形,2~3次/日,3日前着凉后突发感冒,症见:发热汗少,恶寒较重,头痛,周身酸楚,鼻流清涕,咳声低微,有痰而质稀,色白。纳差,胃脘部隐痛不舒,今日大便4次,不成形,排便前后基本无腹痛,小便可,寐差。舌淡苔白,脉浮而无力。
既往史
否认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病史。无传染病病史。
辅助检查
胸部X线示双肺纹理增粗
心电图、血常规大致正常
辩证思路
患者本身正气不足,卫表不固,故外邪乘虚而入,气虚无力达邪,而出现发热汗少、恶寒较重、头痛、周身酸楚等症;肺气亦虚则咳声低微,有痰质稀而白;胃脘部隐痛不舒,大便次数增加,不成形,舌淡苔白,脉浮而无力均为气虚的表现。
中医诊断
气虚感冒
治则治法
益气解表
代表方剂
玉屏风散加减
方药组成及处方特色分析
当归20g 陈皮10g 升麻12g 柴胡12g 白术12g 黄芪30g 防风15g 党参20g 苏叶12g 葛根20g 前胡12g 半夏12g 桔梗15g 焦神曲20g 酸枣仁15g 甘草6g
黄芪、党参、白术、当归、甘草补益中焦元气,使正气达邪以助驱邪外出;柴胡、升麻主升且能散风,外可散风寒之邪,内可升脾胃清阳,鼓动正气达于肌表以驱风寒;并配以陈皮化痰止咳,与半夏、桔梗合用一升一降以助痰湿之驱除;加苏叶取参苏饮益气解表之功;纳差、寐差,故用焦神曲健运中焦以消食,酸枣仁养血安神。
西医诊断
上呼吸道感染
西医治疗
诊疗经过摘要(复诊)
症状体征变化
病机演变及转归
治法及方药变化
二诊
仍时有发热(T:37.4~37.7℃)但发热次数减少,仍有恶寒,自觉程度减轻,时有头痛但痛势不剧,周身酸楚,鼻流清涕,咳声低微,有痰而质稀,色白,痰量渐少。胃脘部隐痛好转,但进食后仍有不舒,纳差。大便2次,不成形,无腹痛,小便可,寐差。舌脉基本同前。
表证未除
加大柴胡,紫苏用量到15g,以增强解表退热之功;加远志12g,交通心肾;加鸡内金15g,以增强健胃消食之效。
三诊
发热已退,恶寒程度及次数均减轻。偶有头痛,疼痛轻微。时有咳嗽,咳声低微,有痰而质稀,色白,痰量渐少。胃脘部基本无疼痛,但进食不当后仍有不舒,食欲较前明显好转,纳渐增,大便时有不成形,小便尚可,寐可。舌淡苔白,脉稍弱。
表证已除,肺之宣降功能尚未恢复
去解表之苏叶,保留桔梗、半夏、前胡以宣肺祛痰,增大白术用量到20g,以助中焦之气的健运
四诊
偶有咳嗽,痰少色白,胃脘部症状明显好转,纳可。大便时又不成形,小便尚可,寐尚可。舌淡苔白,脉稍弱。
肺卫以固,但正气仍虚
去远志,加茯苓15g,山药20g。
诊疗效果评价
治愈
按语及体会
《内外伤辨惑》中提及虚体外感的辨治,即“以手扪之而肌表热者,表证也。只服补中益气汤一二服,得微汗则已。非正发汗,乃阴阳气和,自然汗出也”。也就是说,补中益气汤之所以能治疗体虚外感,其机制主要在鼓舞正气,正气充足,自然能驱邪外出,而达“自然汗出”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