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祥震教授类风湿关节炎治疗经验
类风湿性关节炎虽然属于中医“痹证”范畴,但并不完全等同。正气不足、卫外不固是“痹证”发生的内在基础,感受外邪为“痹证”发病的外在条件,痹证日久必有痰淤。而对于类风湿关节炎来说,湿邪是发病的关键因素。湿为阴邪,其性重浊粘滞,侵袭机体,最易留滞经络关节肌肉,痹阻气血,久则湿聚成痰,痰湿胶着,气血停滞而成淤,痰瘀互结而导致关节面进行性破坏,关节肿胀疼痛,活动不利。无湿则无痰,无痰则少淤,故祛湿为治疗的第一要务。
在治疗上,则要区分湿邪外湿内湿的不同,分属上中下三焦的区别以及湿邪的兼夹病邪,治疗上因势利导,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具体有以下四个方面。
1.上通肺气以助祛湿
肺居上焦,主一身之气化,为水之上源。只有肺金肃降有权,水道得以通调,水液下达膀胱,气化而出,达到祛湿的目的。如应用桔梗、苏子一类宣利肺气的药物以助肺金气化,同时加入少量麻黄、白术令病人微汗,阳气充斥于肌腠表里之间,营卫调和,有利湿邪的祛除。
2.中和脾胃以助化湿
脾喜燥恶湿,故湿邪侵犯人体,常先困脾,使脾阳不振,运化无权,造成水湿内生,加之患者因病情时有情志不畅,或素有恣食肥甘厚味,或久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都可以进一步损伤脾胃功能,造成水湿停聚,痰瘀互结。所以祛湿重在和脾健胃,脾胃得健,水湿得运,痰湿自去,淤血自化。
3.下利膀胱以助利湿
湿性重着,其易下趋,故淡渗利湿,可以因势利导,使湿邪从小便而去,起到很好的利湿效果。用药上多采取茯苓、猪苓一类利水药物少佐温肾补阳药如肉桂等,帮助膀胱气化。对于兼有热邪的病人加用车前子、灯芯草等药物,往往见效。
4.对因驱邪以助除湿
类风湿关节炎虽以湿邪为主要病邪,但往往兼夹多种邪气,在治疗中应予以重视。对寒湿为主者,以温化寒湿治之,并配合温阳药物,如附子干姜等‘对湿热为主者,则配合清热祛湿药物,但要防止清热太过而伤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