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中医药大学二附属医院
首页
医院概况
新闻公告 就医指南 临床科室 行政科室 专家介绍 党的建设 科学研究 医学伦理 临床药理 人力资源 教育教学 护理天地 药事文苑
     医院介绍 联系我们 现任领导 大事记 院务公开 书记院长信箱
秋季儿童高发腹泻,家长千万记住这一点!否则后悔莫及!——我科陈慧主任在《悬壶TV》的讲座
2019-10-25 21:03 发布人:宋玥

秋季换季儿童常见病

随着秋季天气逐渐转凉,确实有一些传染病在儿科是比较高发的。比如常见的秋季腹泻,又被称为轮状病毒腹泻。

一、秋季腹泻——轮状病毒腹泻

轮状病毒腹泻从病名就能够看出,它是肠道病毒感染后造成的一种腹泻病,它的主要症状有呕吐、腹泻、发烧。这种腹泻的特点就是大便是水样便,性状呈蛋花汤样,而且有一种特殊的臭味,老百姓俗称臭鸡蛋味。既然腹泻是水样便,那么就特别容易引起儿童的脱水。

其实轮状病毒腹泻的病程是有自限性的,换句话说如果要是轻度的轮状病毒腹泻它是可以自愈的,不治疗也可以好;但最怕的是发生脱水并发症,这才是最可怕的!所以家长一旦遇到孩子出现呈蛋花汤样的水样便,一旦被诊断为轮状病毒腹泻的话,一定要注意积极的给孩子补液(补电解质液、糖、盐)。

二、轮状病毒已有疫苗

另外,轮状病毒腹泻现在是可以打疫苗的,建议年龄特别小的孩子(3岁以下)可以打疫苗,现在有五价的疫苗预防轮状病毒引起的腹泻。大一点的孩子发生轮状病毒腹泻,他的发病症状不会像幼儿发病那么严重。

三、秋季腹泻——诺如病毒腹泻

除了轮状病毒感染的腹泻,还有一种就是诺如病毒引发的腹泻在儿童门诊也比较常见。诺如病毒引发的腹泻,看着特别像秋泄的症状,但是确切的查病因是诺如病毒造成的。

诺如病毒腹泻的性状和轮状病毒差不多,只不过它的呕吐出现的更严重,它的腹泻时间可能没有轮状病毒腹泻的时间长,它也是在秋季非常高发的一种腹泻病。

四、秋泄的防范

肠道病毒的腹泻主要是通过粪口传播,也就是通过和已经生病的患儿密切接触而传播的疾病,所以我们要注意卫生,如果周围有孩子得了这种腹泻病的话,一定要注意隔离,不要去接触他,然后勤洗手,注意个人卫生。家长朋友们尤其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轮状病毒腹泻治疗及注意事项

关于轮状病毒腹泻的治疗,它是病毒感染引发,目前没有特异的抗病毒的药针对它,目前的治疗手段主要是对症治疗,比如孩子拉了就给他补液、止泻;孩子吐了就止吐。发生这种呕吐、腹泻的孩子,医生不建议给孩子进食,就算进食也应该喂以稀软为主的好消化的食物。

(二)患儿能去幼儿园吗?

一般患了轮状病毒腹泻的孩子是送不了幼儿园的,因为孩子发烧、吐泻症状都非常的严重,在幼儿园根本做不到老师专门盯着一个孩子看。它的症状就是拉,如果孩子拉的比较频繁的话是有一定的传染性的,如果真得了轮状病毒腹泻,家长也不应该把患儿送到幼儿园。轮状病毒腹泻是有一定恢复期的,在孩子病好的一周内都是有传染性的。而且,疾病的痊愈是逐渐的痊愈,不可能昨天还拉十多次,今天一下子就不拉了,这是不可能的,只能是排便的次数逐渐的减少,在这整个过程中,只要大便的性状没有恢复正常,就还在恢复期。

(三)轮状病毒腹泻的严重性

关于轮状病毒腹泻的治疗,它是病毒感染引发,目前没有特异的抗病毒的药针对它,目前的治疗手段主要是对症治疗,比如孩子拉了就给他补液、止泻;孩子吐了就止吐。

发生这种呕吐、腹泻的孩子,医生不建议给孩子进食,就算进食也应该喂以稀软为主的好消化的食物。

(四)轮状病毒腹泻的严重性

轮状病毒腹泻年龄越小的孩子,症状就越重。因为他吐泻的症状非常的重,常常引发脱水并导致患儿电解质紊乱,电解质紊乱是轮状病毒肠炎经常发生的并发症!在全国范围内,每年都会有因轮状病毒腹泻而引发患儿死亡的病例,原因就是腹泻导致脱水,导致电解质紊乱。因此医生特别提醒:患儿秋泄需要及时的补液!及时的纠正水电平衡的紊乱!

(五)患儿在家用什么药调节电解质?

其实,现在已经有针对腹泻的儿童调节电解质平衡的药物,名字叫“口服补盐液三号”,一般在药店就可以买得到。补盐液三号的成分有糖、盐还有一些对应的电解质,一袋一袋的颗粒独立包装,药盒里配着一个250ml专用的杯,把一袋药倒在这一杯里,然后加250ml的水,它的浓度就是正好适合这类患儿喝的。家长注意,腹泻期间要频繁的喂孩子口服补液盐的溶液,保证孩子水电平衡,避免发生脱水。

(六)患儿补充电解质可以喝饮料吗?

如果孩子喝不下去的话,喝电解质饮料也可以,但含碳酸(含气儿)的不建议喝,不含碳酸的比如宝矿力水特是可以的。它的口味可能更好一点,有一些矫味剂,有点柠檬味,孩子可能喝起来更容易接受。

特别提示:如果家长给孩子喂口服补盐液喂不进去的话,买不含碳酸、不带气儿的电解质饮料也是可以的。

友情链接
廉韵津沽 天津市卫健委 天津中医药大学 中医一附院          
内容声明:本站信息仅供给您做为健康参考,请勿将它作为您诊断或治疗的唯一依据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主办: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技术支持:津云 备案序号:津ICP备14000208号-1
天津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