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学
一、A1题型
1.针具的前身或雏形是 ( )
A.骨针 B.陶针 C.竹针 D.砭石 E.青铜针
2.被称为《针经》的著作是 ( )
A.《难经》 B.《素间》 C.《灵枢》 D.《针灸甲乙经》
E.《明堂孔穴针灸治要》
3.针灸被传到欧洲大约开始于 ( )
A.公元6世纪 B.公元10世纪 C.公元16世纪 D.公元18世纪
E.公元20世纪
4.下列哪本著作标志着针灸学理论体系的基本形成 ( )
A.《足臂十一脉灸经》 B.《阴阳十一脉灸经》 C.《黄帝内经》 D.《难经》
E.《针灸甲乙经》
5.继《内经》之后,不但对针灸学是一次总结,而且起到承前启后作用的著作是 ( )
A.《难经》 B.《针灸甲乙经》 C.《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D.《十四经发挥》
E.《针灸大成》
6.对针灸学进行第三次总结的著作是 ( )
A.《针灸大全》 B.《针灸大成》 C.《卫生针灸玄机秘要》 D.《针灸集成》
E.《针灸逢源》
7.十二经脉的名称由哪几部分组成___ ( )
A.阴阳、五行、脏腑 B.五行、手足、阴阳 C.脏腑、手足、五行
D.手足、阴阳、脏腑 E.手足、阴阳、五行、脏腑
8.手足阳经在四肢的分布规律是___ ( )
A.太阳在前,少阳在中,阳明在后 B.太阳在前,阳明在中,少阳在后
C.阳明在前,太阳在中,少阳在后 D.阳明在前,少阳在中,太阳在后
E.少阳在前,阳明在中,太阳在后
9.十二经脉中阳经与阳经(同名经)的交接部位在___ ( )
A.头面部 B.上肢末端 C.胸中 D.下肢末端 E.腹中
10.十二经脉中相表里的阴经与阳经的交接部位在___ ( )
A.胸中 B.腹中 C.头面部 D.手足末端 E.上肢末端
11.十二经脉中阴经与阴经交接的部位在___ ( )
A.胸中 B.腹中 C.胸腹中 D.手足末端 E.头面部
12.下列经脉排列中,没有按照十二经脉流注次序的是___ ( )
A.胆、肝、肺经 B.大肠、胃、脾经 C.心、小肠、肾经 D.肾、心包、三焦经
E.三焦、胆、肝经
13.奇经八脉与十二正经不同之处,下述哪项是错误的___ ( )
A.不直接隶属于十二脏腑 B.无表里配合关系 C.除带脉横向循行外,均为纵向循行
D.均有所属的腧穴 E.除任督二脉外没有专属的腧穴
14.“阳脉之海”是指___ ( )
A.冲脉 B.任脉 C.督脉 D.带脉 E.以上都不是
15.“阴脉之海”是指___ ( )
A.冲脉 B.任脉 C.督脉 D.带脉 E.以上都不是
16.经络学说中的“血海”指的是___ ( )
A.冲脉 B.任脉 C.督脉 D.带脉 E.以上都不是
17.下列经脉循行与足少阴肾经查关系最为密切的___ ( )
A.督脉 B.冲脉 C.任脉 D.带脉 E.阴跻脉
18.阴维、阳维两脉会的部位是___ ( )
A.目内眦 B.目外眦 C.目下 D.口角旁 E.以上都不是
19.阴趼、阳趼两脉会合的部位是___ ( )
A.目内眦 B.目外眦 C.目下 D.口角旁 E.以上都不是
20.具有调节肢体运动和司眼睑开合功能的经脉是___ ( )
A.任脉与督脉 B.阴维脉与阳维脉 C.阴跻脉与阳跻脉
D.足少阳胆经与足厥阴肝经 E.足太阳膀胱经与足阳明胃经
21.下列哪个不属于十五络脉的分出部位___ ( )
A.鸠尾 B.长强 C.大包 D.会阴 E.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的络穴
22.十五络脉中的脾之大络散布于___ ( )
A.颈项 B.腹部 C.头 D.胸胁 E.全身
23.在经络系统中,十二正经之离、入、出、合的别行的部分是指___ ( )
A.奇经八脉 B.十二经别 C.十五络脉 D.十二经筋 E.十二皮部
24.十二经别的分布特点根据其先后次序可以概括为___ ( )
A.离、出、入、合 B.离、入、出、、合 C.离、合、出、入 D.出、入、离、合
E.入、出、离、合
25.手足三阴经穴位之所以能主治头面和五官疾病,主要是由于___ ( )
A.表里经之间的相互联系 B.依靠络脉联系 C.腧穴主治的相对特异性
D.阴经经别合于阳经而上于头面 E.阴阳经通过任督二脉相互联系
26.十二经筋是指___ ( )
A.经络系统中能够联系脏腑、筋肉、骨骼的部分 B.十二经脉之气输布于筋肉骨节的体系
C.是十二正经离入出合的别行部分 D.十二经脉功能活动反映于体表的部位
E.能够维持人体正常功能的部分
27.经络系统中具有约束骨骼、屈伸关节、维持人体正常运动功能的是___ ( )
A.十二正经 B.奇经八脉 C.十五络脉 D.十二经别 E.十二经筋
28.十二皮部是指___ ( )
A.十二经脉功能活动反映于体表的部位 B.十二经脉之气输布于筋肉骨节的体系
C.与十二经脉无直接联系的皮表区域 D.十二经脉的别行部分
E.十二经脉中位于皮表的浮络
29.《素问·皮部论》指出:“欲知皮部,以___为纪者,诸经皆然。” ( )
A.脏腑 B.皮部 C.经脉 D.络脉 E.经别
30.足太阳膀胱经标、本的相应腧穴为___ ( )
A.人迎、厉兑 B.睛明、跗阳 C.听会、足窍阴 D.攒竹、养老
E.迎香、曲池
二、C题型
A.阳经是:阳明在前,少阳在中,太阳在后 B.阴经是: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
C.两者均是 D.两者均不是
1.十二经脉在四肢部的大体分布规律是___ ( )
A.阳经是:阳明在前,少阳在中,太阳在后 B.阴经是: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
C.两者均是 D.两者均不是
2.十二经脉在头面部的分布规律是___ ( )
A.阳经是:阳明在前,少阳在中,太阳在后 B.阴经是: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
C.两者均是 D.两者均不是
3.十二经脉在躯干部的分布规律是___ ( )
A.心 B.肺 C.两者均是 D.两者均不是
4.足太阴脾经的循行联系到___ ( )
A.心 B.肺 C.两者均是 D.两者均不是
5.足少阴肾经的循行联系到___ ( )
A.心 B.肺 C.两者均是 D.两者均不是
6.足厥阴肝经的循行联系到___ ( )
A.连目系 B.循喉咙 C.两者均是 D.两者均不是
7.手少阴心经的循行___ ( )
A.连目系 B.循喉咙 C.两者均是 D.两者均不是
8.足厥阴肝经的循行___ ( )
A.连目系 B.循喉咙 C.两者均是 D.两者均不是
9.足少阴肾经的循行___ ( )
三、X题型
1.现存最早的针灸学文献是___ ( )
A.《足臂十一脉灸经》 B.《阴阳十一脉灸经》 C.《黄帝内经》 D.《难经》
E.《针灸甲乙经》
2.《针灸甲乙经》是由哪些书的针灸内容汇合而成的的___ ( )
A.《素问》 B.《灵枢》 C.《难经》 D.《明堂孔穴针灸治要》
E.《十四经发挥》
3.唐太医署在针灸教学机构中已经设有___ ( )
A.针博土 B.针生 C.针助教. D.针师 E.针工
4.以下著作中,具有对我国针灸医学总结意义的是___ ( )
A.《内经》 B.《难经》 C.《针灸甲乙经》 D.《针灸大成》
E.《针灸大全》
5.公元6世纪,吴人知聪将下列哪些著作携带到日本___ ( )
A.《针经》 B.《针灸甲乙经》 C.《明堂图》 D.《内经》
E.《十四经发挥》
6.下列经脉名称中正确的是___ ( )
A.手太阴肺经 B.足阳明胃经 C.足厥阴肝经 D.足太阴脾经
E.手厥阴心经
7.十二经脉的分布特点是___ ( )
A.纵行的 B.横行的 C.可深人体腔 D.与脏腑直接联系 E.左右对称
8.十二经脉循行走向总的规律是___ ( )
A.手三阴经从胸走手 B.手三阳经从手走头 C.足三阳经从头走足
D.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胸 E.足三阴经从足走腹
9.十二经脉气血循环流注的系统及特点的___ ( )
A.从肺经开始逐经相传,至肝经而终 B.由肝经复传于肺经 C.流注不已
D.周而复始 E.如环无端
10.下列各组经脉,按流注次序正确的是___ ( )
A.肝、胆、三焦 B.肾、脾、心包 C.肾、肺、大肠 D.大肠、胃、脾
E.胆、肝、肺
答案
一、A1题型:1.D 2.C 3.C 4.C 5.B 6.B 7.D 8.D 9.A 10.D 11.A 12.C 13.D 14.C 15.B 16.A 17.B 18.E 19.A 20.C 21.D 22.D 23.B 24.B 25.D 26.B 27.E 28.A 29.C 30.B
二、C题型:1.C 2.D 3.D 4.A 5.C 6.B 7.D 8.A 9.B
三、X题型:1.AB 2.ABD 3.ABCDE 4.ACD 5.BC 6.ABCD 7.ACDE 8.ABCD 9.ABCDE 10.D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