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鼠疫防控认知
鼠疫是我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甲类传染病,原发于鼠疫自然疫源地的啮齿类动物之间,主要通过蚤类相互传播。
鼠疫流行的三个环节
1.传染源。
(1)鼠疫染疫动物。自然感染鼠疫的动物都可以作为人间鼠疫的传染源(据统计,世界上有300多种),包括啮齿类动物(鼠类、旱獭等)、野生食肉类动物(狐狸、狼、猞猁、鼬等)、野生偶蹄类动物(黄羊、岩羊、马鹿等)、家养动物(犬、猫、藏系绵羊等)。其中,最主要的传染源是啮齿类动物。
(2)鼠疫患者。主要是肺鼠疫患者,在疾病早期即具有传染性。败血型鼠疫、腺肿发生破溃的腺鼠疫患者等也可作为传染源。无症状感染者不具有传染性。
2.传播途径。
(1)经跳蚤叮咬传播。人类鼠疫的首发病例多由跳蚤叮咬所致,最常见的是印鼠客蚤,该蚤在世界性范围内分布广泛,主要寄生于家栖鼠类。其次是不同类型鼠疫自然疫源地宿主动物的主要寄生蚤。
(2)经直接接触传播。人类通过捕猎、宰杀、剥皮及食肉等方式直接接触染疫动物。鼠疫菌可以通过手部伤口,包括非常细小的伤口,如手指的倒刺等进入人体,然后经淋巴管或血液引起腺鼠疫或败血型鼠疫。
(3)经飞沫传播。肺鼠疫患者或动物呼吸道分泌物中含有大量鼠疫菌,可通过呼吸、咳嗽将鼠疫菌排入周围空气中,形成细菌微粒及气溶胶,造成肺鼠疫传播。
(4)实验室感染。鼠疫实验室工作人员由于防护不严、操作不当和实验室事故,可通过吸入、锐器刺伤等途径感染鼠疫。
3. 人群易感性。
人类对鼠疫普遍易感,没有天然免疫力,人不分种族、性别、年龄、职业对鼠疫菌都具有高度感受性,在流行病学上表现出的差异与接触传染源的机会和频次有关。
急热待查病例
突然发病,高热,白细胞增高,在青霉素无效而未用其它抗菌药物情况下,病情在24小时内迅速恶化,在48小时内进入休克或更严重的状态。
具有鼠疫流行病学线索,即发病前10天内到过鼠疫动物病流行区,同时出现下列任何一项临床表现者,可做出急热待查诊断。
1.急性淋巴结炎、肿胀、剧烈疼痛并出现强迫体位.
2.出现重度毒血症、休克征候群而无明显淋巴结肿胀。
3.咳嗽、胸痛、咯痰带血或咳血。
4 . 重症结膜炎并有严重的上下眼睑水肿。
5.血性腹泻并有重症腹痛、高热及休克征候群。
6.皮肤出现剧痛性红色丘疹,其后逐渐隆起,形成血性水泡,周边呈灰黑色,基底坚硬,水泡破溃,创面也呈灰黑色 。
7.剧烈头痛,昏睡,颈部强直,谵语妄动,脑压高,脑脊液浑浊。
疑似鼠疫病例
急热待查病人
1 . 10天内接触过来自鼠疫疫区内的疫源动物、动物制品,进入过鼠疫实验室或接触过鼠疫实验用品;
2 . 10天内天内接触危重或咳嗽、胸痛、咳痰带血或咳血病人并发生具有类似临床表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