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胃癌很常见,但容易被忽视:
东亚地区是胃癌高发区,中国、日本、韩国3个国家的胃癌总人数约占全球的70%左右。这与该地区的人种遗传性,饮食中烧烤、腌制类食物吃得较多,吸烟率高等因素有关。我国的胃癌发病率在恶性肿瘤中居第2位,发病率约为31.28/10万,其中男性发病率是女性的2倍。胃癌的死亡率在恶性肿瘤中居第3位,据2018年国家癌症中心的数据,每年约有40万人死于胃癌,也就是说几乎每分钟就有一个。胃癌高发年龄虽然在50岁以上,但近年来,19-35岁的年轻胃癌患者数量明显增多,较30年前翻了1倍。
国际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2017年发布“全球胃癌大数据”。上图为2017年195个国家和地区每10万人的年龄标准化胃癌发病率。颜色越深,说明发病数越多。
鉴于胃癌早期症状不典型,多数患者确诊时已错过最佳治疗时机,《中国早期胃癌筛查及内镜诊治共识意见(2014年,长沙)》数据显示,早期胃癌的诊断率不足10%,远低于日本(70%)和韩国(50%),我国约有65%~70%的胃癌患者在就诊时已经是中晚期,5年生存率较低,仅为7%-34%。
2.哪些是胃癌的高危人群呢?
根据《胃癌诊疗规范(2018年版)》,符合下列第1条和2—6条中任一条者均应列为胃癌高危人群:
① 40岁以上人群,男女不限;
② 胃癌高发地区人群;
③ 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者;
④ 既往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手术后残胃、肥厚性胃炎、恶性贫血等胃癌前疾病;
⑤ 胃癌患者一级亲属;
⑥ 存在胃癌其他风险因素(如摄入高盐、腌制饮食、吸烟、重度饮酒等)。
根据《中国早期胃癌筛查流程专家共识意见(2017版)》的胃癌筛查评分系统,根据5个变量因素对筛查人群赋分,根据分值可将胃癌筛查目标人群分为3个等级:
胃癌高风险人群(17~23 分),胃癌发生风险极高;
胃癌中风险人群(12~16分),有一定胃癌发生风险;
胃癌低风险人群(0~11 分),胃癌发生风险一般。
3.早期胃癌会有哪些症状?
胃癌早期症状非常隐匿,也就是说,胃癌的早期症状,就是没有症状。无论是医生还是患者本人,很难从症状和体征上判断出来,而出现以下一个或几个症状时,可能胃癌已经来敲门了:①明显消瘦、贫血②嗳气、腹胀、食欲减退③呕血、黑便、大便潜血阳性④腹部出现固定的包块⑤疼痛性质的改变。
4.怎么来筛查早期胃癌?
胃癌的筛查主要有血清学筛查(如包括胃蛋白酶原、胃泌素17和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和内镜筛查,最终确诊胃癌需要经胃镜检查并取病理活检,所以应该格外注重胃镜检查,建议以下人群及时完善胃镜检查:
- 35岁以上,幽门螺旋杆菌阳性者,应做胃镜检查。
- 40岁以上的人如果从未做过胃镜,即使幽门螺旋杆菌阴性,也应马上去检查一次。
③如果检查没问题,自己也没症状,此后可 3~5 年复查 1 次胃镜。
④有家族肿瘤疾病史的人,要比家族中患癌成员的最小年龄提前10年左右,做专业的肿瘤筛查,针对胃癌应做胃镜检查,每隔3年做一次,具体可根据医生建议。比如家族中患癌成员的最小年龄为45岁,那么在35岁时就应做第一次胃镜检查。
⑤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应每 1~2 年复查 1 次胃镜。
⑥病理活检证实伴有肠化生的患者,应每年复查 1 次胃镜;
⑦病理活检证实有轻中度不典型增生(即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的患者,应 3~6 个月复查 1 次胃镜。
⑧病理活检证实有重度不典型增生(即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患者,这已经是早期胃癌了,应立即行内镜下治疗。
胃镜下早期胃癌表现
5.怎样来预防胃癌的发生?
一级预防:即病因预防,提前去除可能导致胃癌的病因,从源头上防止胃癌发生,也就是治未病;这是预防胃癌的基石,是最重要的预防手段:如规范根治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保持良好情绪,避免熬夜;饮食规律,应低盐饮食,少吃腌制、烟熏类、油炸食物,不吃霉变食物、隔夜剩菜;戒烟戒酒;坚持运动,控制体重。
二级预防:就是我们常说的“三早”预防,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在还没有发生胃癌之前,但已经发生了胃癌前疾病或者癌前病变,要提前发现,提前诊治。
三级预防:是对于确诊的胃癌患者来说的,实际上已经不能算预防,只是利用现有的胃癌治疗方式,以达到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寿命的目的,属于“亡羊补牢”的医疗行为。以手术治疗为主导的多学科综合治疗,治疗模式除传统手术外,还包括腹腔镜手术,内镜治疗,化疗,放疗,免疫治疗,中医药治疗等等。
6.早期胃癌九生一死,晚期胃癌九死一生
早期胃癌的治愈率达到90%以上;进展期胃癌亦有40~50%的5年存活率;而晚期胃癌,只有不足10%的5年存活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