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中医药大学二附属医院
首页
医院概况
新闻公告 就医指南 临床科室 行政科室 专家介绍 党的建设 科学研究 医学伦理 临床药理 人力资源 教育教学 护理天地 药事文苑
     医院介绍 联系我们 现任领导 大事记 院务公开 书记院长信箱
为了肝脏健康,平时要少吃什么?
2021-04-29 10:27 发布人:张恒钰

每年3月18日是全国爱肝日,今年是第21个爱肝日,主题是“爱肝护肝、防治结合、遏制肝炎”,下面我们来简单谈谈为了肝脏健康,平时饮食上需要注意些什么。

1.

酒主要成分是酒精,就是乙醇,对肝脏有直接毒性作用,其次,乙醇在肝内代谢后产生乙醛,乙醛与蛋白质结合成为乙醛蛋白质复合物,该物质可引发肝脏的免疫损伤,从而导致酒精性肝病,日久疾病将会逐步发展,由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并可协同其他损肝因子加重肝脏损伤,如非酒精性脂肪肝、乙肝、丙肝等,也是引发肝癌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平时生活中要尽量少喝酒,能不喝尽量不要喝,尤其肝病患者更应该做到滴酒不沾。

     

2吸烟及二手烟

    吸烟伤肺已经引起重视,但大多数人还不知晓吸烟也伤肝,烟草、烟雾中的有害物质进入人体后,需要在肝脏中解毒,从而加重肝脏负担。还会影响肝脏脂质代谢作用,使血液中脂肪成分增加,诱发脂肪肝。

烟草中尼古丁被人体吸收后,可引发血管痉挛,血液黏稠度增加,使肝脏供血供氧不足,从而不利于肝功能恢复。尼古丁等有害物质可激活细胞因子及纤维形成的中间产物,加快肝纤维化进程,并能阻碍肝病患者肝功能恢复,病情会随着每日吸烟量的增加而加重,促使肝癌发生。

3霉变的食物

研究表明黄曲霉毒素具有强烈的致癌作用,是导致肝癌的主要原因之一,而生活中发霉的食物会产生大量的黄曲霉毒素,高温煮沸只能去掉一部分菌丝,毒素和真菌依然存在,食物部分发霉后,虽然其它部分表面仍然完好,但黄曲霉毒素已经侵入内部,因此,食物虽部分发霉也必须果断整个丢弃,不能只削掉发霉部分而继续食用。

           

4高胆固醇食物、高糖食物、高盐食物

肝脏是胆固醇代谢的主要场所,高胆固醇饮食会显著加重肝脏负担,而且还会导致血脂升高,从而诱发脂肪肝。脂肪肝是当今一种“时髦”病,全球每100个成年人中就有20~30例脂肪肝患者,在肥胖症患者中,这一比例高达60%~90%。脂肪肝可进一步发展为脂肪性肝炎,日久形成肝硬化,最终可导致肝癌。

    

食用过多高糖食物,或者摄入过多热量,多余的葡萄糖会形成脂肪,不仅使人发胖,脂肪还会储存在肝脏内,诱发和加重脂肪肝。因此生活中,要减少食用如肥肉、蛋黄、动物内脏(肝、脑、肠等)、肉汤、甜品、巧克力、饮料等的摄入,应控制体重,这对防治脂肪肝也相当重要。  

过多摄入食盐会导致水钠潴留,日久形成高血压,临床上脂肪肝患者常伴有血压升高,控制盐的摄入量有助于维持正常血压和保护肾脏,预防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因此,建议每日食盐量以5-6克为宜。此外经盐腌制的食物不仅含盐量高,而且含有较多亚硝酸盐,亚硝酸盐可在胃内合成亚硝胺(是一种强烈的化学致癌物),可诱发肝癌发生,大家平时应尽量少食咸菜、咸鱼、咸肉等食物。

5油炸食品,烟熏、烘烤食品,加工食品

油炸食品含有较多甘油三酯,会诱发和加重脂肪肝;而且食物在油炸、烟熏、烘烤过程中会产生较多致癌物,易诱发肝癌。平时在做菜时宜用蒸、煮、炖、烩、汆、凉拌为宜,不宜煎炸,并要少食烟薰、烘烤食物。

加工食品中含有多种防腐剂和食品添加剂,大量食用后会加重肝脏负担、诱发肝脏损伤,大家应少食加工食品,如方便面、罐头等。

6辛辣刺激性食物

肝病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胃病,比如慢性胃炎、糜烂、溃疡、门脉高压性胃病等等。研究发现乙肝患者并发胃粘膜损害的发生率高达100%,乙肝合并慢性胃炎的发生率达70~80%,合并消化性溃疡的发生率高达30%左右。

辛辣、刺激食物可刺激胃粘膜,使胃酸分泌增加,不仅加重肝病患者的胃粘膜损伤,出现进食减少,消化不良,甚至可诱发消化道出血,而且还会加重肝脏负担。

                                                   

7 药物

    随着养生意识的提高,有许多人不经专业医生指导,任意购买保健品、减肥茶、生发乌发产品、中草药等,长期服用会导致肝脏损伤引起药物性肝病,出现乏力、纳少、恶心呕吐,甚至皮肤黄染,小便颜色发黄等症状。因此,生活中要合理用药,千万不可盲目轻信他人一面之词。

              

希望通过以上简单的介绍,大家能意识到保护我们的肝脏需要从多角度、多方面出发,爱肝护肝,拥抱健康!

                              

友情链接
廉韵津沽 天津市卫健委 天津中医药大学 中医一附院          
内容声明:本站信息仅供给您做为健康参考,请勿将它作为您诊断或治疗的唯一依据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主办: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技术支持:津云 备案序号:津ICP备14000208号-1
天津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