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中医药大学二附属医院
首页
医院概况
新闻公告 就医指南 临床科室 行政科室 专家介绍 党的建设 科学研究 医学伦理 临床药理 人力资源 教育教学 护理天地 药事文苑
     医院介绍 联系我们 现任领导 大事记 院务公开 书记院长信箱
春尽立夏治未病
2023-05-15 10:30 发布人:高瑷洁
春尽立夏治未病
SUMMER
二十四节气之立夏
立夏节气起源

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7个节气,夏季的第一个节气,交节时间在每年公历5月5-7日。此时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东南方,历书:“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立夏后,日照增加,逐渐升温,雷雨增多。立夏是标示万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时至立夏,万物繁茂。

立夏表示告别春天,是夏天的开始,因此又称“春尽日”。中医讲,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春夏阳令也,春时阳生,夏时阳盛。春时阳始生,风寒之邪尚为患,故春时应注意御寒保暖,民间谚语谓春季不宜过早减衣,亦即此理,以养人体之阳。夏时阳极盛,暑热邪盛,大热耗气,气者阳也,故大热亦伤人体之阳。夏夜人们喜纳凉,易受寒湿之邪,寒湿伤阳。夏季炎热,人们喜冷饮,饮食太过则易伤阳,故夏时既要善处阴凉以避大热,又要避免过食冷饮以防伤阳;夏夜纳凉,当避湿露,适当盖覆,以避寒湿。

立夏以后,正式进入雨季,雨量和雨日均明显增多。时至立夏,万物繁茂。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南北跨度大,各地自然节律不一。“立夏”前后,中国只有福州到南岭一线以南地区可能进入夏季,而其余大部分地区还处在春季,在东北和西北的一些地区,这时候甚至才刚刚进入春季。

立夏饮食

立夏以后饮食原则是“春夏养阳”,另外中医认为“心与夏气相通应”,夏季还要注意养心,养心可多喝牛奶、多吃豆制品、鸡肉、瘦肉等,既能补充营养,又起到强心的作用。平时多吃蔬菜、水果及粗粮,可增加纤维素、维生素B、C的供给,能起到预防动脉硬化的作用。

进入夏天后,因感暑热之气,有些人容易出现食欲不振、乏力倦怠、心烦气虚之类的症状,称为疰夏,又称苦夏,因暑湿之气外侵,困阻脾胃,或暑热耗伤正气,脾失健运所致。立夏开始,少吃冷饮,健补脾胃,为安度酷暑做准备,使身体各脏腑功能正常,以达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境界。

立夏蛋——根据中国传统医学理论,夏季宜养心,人们认为“心如宿卵”,所以在夏天到来的时候吃蛋,作用是“拄心”。而“吃蛋拄心”,配合上立夏的其他习俗——吃笋,拄腿;吃豆,拄眼——人们因面对着即将到来的酷暑苦夏、身体亏损而生的不安全感,终于在这一整套“以形补形”、支撑体魄康健的仪式中找到了消解之处。所以,过去的民间俗谚会这样说:“立夏吃了蛋,力气大一万。”

立夏饭——很多地方会在立夏这一天吃立夏饭,吃过一碗立夏饭,夏天才算真正的到来。这种立夏饭,“立夏饭”也被叫做烧夏饭或者五色饭,就是豌豆、香菇、咸肉等与糯米同煮而成,虽然每个地方的食材有所不同,但都是五种食材五种颜色,营养丰富,寓意着五谷丰登,一年到头都健健康康。豌豆是这个季节最好吃的一种豆,既营养又好吃,大家可别错过。

三瓜一芽——苦瓜、黄瓜、西瓜、绿豆芽。苦瓜里含有苦瓜素,也叫清脂素。俗话说:福自“苦”中来,苦味食品中所含有的生物碱具有消暑清热、促进血液循环、舒张血管等作用。这四种食材,不仅能清心除烦、清热祛暑,也可增进食欲、健脾利胃。

精神调摄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夏三月是指从立夏到立秋前,包括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六个节气。立夏、小满在农历四月前后,称之为孟夏(夏之初),天气渐热,植物繁盛,此季节有利于心脏的生理活动,人在与节气相交之时故应顺之。所以,在整个夏季的养生中要注重对心脏的特别养护。

立夏以后,天气转热,人的心神易受到扰动,出现心神不宁,心悸心烦,失眠多梦等症状。因此,值此时节,人们要格外重视精神的调养,加强对心脏的保养,尤其是老年人不可有过激之处,要保持愉快的情绪,安闲自乐,切忌暴喜伤心,保持神清气和、心情愉快的状态。

穴位保健

膻中穴

取穴:前正中线,平第4肋间,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主治:气喘、噎膈 、胸痛、乳汁少、心悸、心烦、咳嗽。

内关穴

取穴:位于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主治:心痛、心悸、胸闷、胸痛等心胸病证;胃痛、呕吐、呃逆等胃疾;失眠、癫痫等神志病证;上肢痹痛、偏瘫、手指麻木等局部病证。

神门穴

取穴:位于腕部,腕掌侧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

主治:心病,心烦,惊悸,怔仲,健忘,失眠,癫狂痫,胸胁痛等疾病。

友情链接
廉韵津沽 天津市卫健委 天津中医药大学 中医一附院          
内容声明:本站信息仅供给您做为健康参考,请勿将它作为您诊断或治疗的唯一依据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主办: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技术支持:津云 备案序号:津ICP备14000208号-1
天津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