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慢性病如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等疾病是造成我国居民死亡和疾病负担的主要病因之一,而饮食营养调理是其综合防治的重要措施。营养调理的目标是控制血脂、血压、血糖和体重,降低疾病危险因素,同时增加保护因素,对患者的预后有着积极的影响,对减少住院天数和再入院、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老年慢性病患者营养调理原则主要包括:
1.控制主食量,适当增加粗粮摄入
限制主食摄入量,控制总热量,应多吃粗粮,如玉米、小米、燕麦等,每周至少1-2次。
2.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
蔬菜水果摄入量需≥500g/天,应该保证每天摄入300-500 g蔬菜,其中深色蔬菜(如深绿色、橘红色、紫红色蔬菜)占1/2,每天摄入200-350 g新鲜水果,果汁不能代替鲜果。研究指出每天摄入200 g的蔬菜和水果可以降低冠心病、脑卒中、心血管病、癌症风险和全因死亡。
3.少吃红肉及加工肉
猪牛羊肉(红肉)相对于禽类和鱼肉(白肉)的脂肪含量较高,且多为饱和脂肪酸,而饱和脂肪酸一直以来都被认为与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呈正相关。食用红肉和加工肉类还与多种疾病的死亡率增高有关,例如癌症、中风、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阿尔茨海默病等,所以指南建议红肉每天摄入量应少于75 g。
4.经常食用豆制品
豆类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纤维素、钾、钙等,我国一项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显示,大豆蛋白有降低血压的作用。指南推荐应经常食用豆制品,建议成人每天摄入大豆25 g(相当于豆腐150 g,或豆腐干45-50 g)。
5.丰富的奶制品
奶类制品富含钙及蛋白质,推荐在控制总热量的情况下摄入各种奶制品,尤其是脱脂、低糖奶制品。发表在《柳叶刀》的一项研究显示:每天摄入两份乳制品(一份指244 g牛奶或者酸奶、15 g奶酪、5 g黄油中的一种)的人,整体死亡风险下降17%,心血管死亡风险下降23%,中风风险下降33%。
6.适当增加鱼肉摄入
鱼类,尤其是深海鱼类对心血管疾病有一定保护作用。鱼肉富含优质蛋白质,并且饱和脂肪酸含量低,每周摄入的量达到225 g时,能降低冠心病、缺血性中风和心源性猝死的风险。
7.限盐
减少膳食钠盐的摄入不仅可预防高血压,也是降低心血管病发病和死亡风险的重要手段,日常生活中应该在烹饪的过程中注意少放盐,控制用盐量,少吃腌制食品、黄酱及腐乳等。
8.限油
膳食中脂肪提供的能量应不超过总能量的30%,其中饱和脂肪酸不超过总能量的10%,尽量减少摄入肥肉、肉类食品和奶油,尽量不用椰子油和棕榈油。食用油用量每人每天不超过20g,推荐选用橄榄油、菜籽油、葵花籽油、玉米油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