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志强 , 中医内科学专家 ,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主任医师 ,全国第四 、五 、六批老中医药专家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全国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指导老师 ,从事中医内科临床近五十载 ,具有深厚的中医药学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 于主任在临证时倡导 “郁 滞 论 ” 思 想强调 “内伤杂病从肝论治”,并十分重视经络辨证。临床上善于灵活应用经典名方, 对逍遥散、血府逐瘀汤及越鞠丸等方剂有诸多应用心得 ,擅长运用中医药治疗多种心血管系 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 内分泌系统疾病等 , 同 时对于 皮肤科 疾 病、 外科疾病及妇科疾病等亦有所涉及并有个人临证体会。 笔者作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六批老中医药专家于志强经验继承人 , 曾侍诊于志强临床 , 获益良 多 。本文简述于主任 “郁滞论” 思想在杂病论治 中的应用和临床运用越鞠丸论治杂病之心得 ,并 附验案二则以供赏析。
1于志强 “郁滞论” 思想简述及对越鞠丸的认识
于志强上溯岐黄之道 ,下逮诸家之说 ,综合 《内经》 之 “五气之郁”,先贤诸医家包括朱丹 溪之 “六郁学说”、清代名医王旭高及国医大 师郭子光等擅从 “肝” 论治杂病等对于 “郁” 的认识及治郁心得 ,兼收并蓄 ,并结合数十年临证经验 ,从而形成并提出了 “诸般郁滞 , 以气郁为先 ,而后有水液之郁 ,久之则生血络之郁 ,郁滞由无形而生有形; 而诸般有形之郁滞 , 又阻滞气机之通道 ,加重气机之凝滞 ,则气郁更甚” 之 “郁滞论” 学术思想。于师认为 “郁滞” 为百病 之始 ,贯穿疾病发生发展之全过程 ,并根据病邪 深浅之不同 ,将 “郁滞” 分为 “气机之郁”、 “水液之郁”、 “血络之郁”、 “痰瘀为郁”、 “正虚而郁 ”五阶段 , 然五阶段之间并非相互完全孤立, 界限也并非完全分明 ,但究其本不外乎气机之壅滞 、津液之凝结 ,血络之瘀积等三个方面 , 而成为诸病变生因由之所在 ,其中尤以 “气机之郁滞” 贯穿疾病之始终 。故而于师在内科杂病的治疗中, 主张 “内伤杂病以开郁为先务”、 “内伤杂病从肝论治”,倡导 “宣通郁滞 ,调气为先” 的“调和平衡观”,主张中医药治疗杂病当以“条达气机” 为 要务 , 以 “恢复气机平衡” 为要旨 ,强调内伤杂 病当 “从郁论治”。
于志强谓朱丹溪曰: “气血冲和 ,万病不生, 一有怫郁 ,诸病生焉 ,故人身诸病 , 多生于郁”, 而于师之 “郁滞论” 五阶段总以 “气机之郁” 为先 ,继而由气郁致水液 、血络 、痰瘀等其他诸郁。 临床常用以解诸郁之方———越鞠丸 , 出自《丹溪 心法》,方由苍术 、香附 、川芎 、栀子 、神曲等五味药物组成。越鞠丸为治疗六郁证 ( 气 、血、 痰 、火 、湿 、食) 之代表方 ,方中香附行气解郁, 以治气郁 ,黄宫绣谓: “香附专属开郁散气”,故为方中君药; 川芎活血行气 , 为血中气药 , 既能治血郁 ,又可加强君药行气解郁之功; 苍术气味芳香雄烈 ,可以悦脾化湿 , 以治湿郁 。朱丹溪曰: “苍术 、扶芎 ,总解诸郁……凡郁皆在中焦 , 以苍术 、扶芎开提其气以升之”。 山栀清热泻火 , 以治 火郁; 神曲消食和胃 , 以治食郁 , 以上共为臣佐药 。至于痰郁 , 或因气滞湿聚而生 , 或因饮食积滞所致 , 或因火邪炼津而成 ,今五郁得解 ,则痰郁自消 ,此亦治病求本之义 。方中行气 、活血、 除湿 、清热 、 消食诸法并举 , 然重在调理气机。 《医灯续焰》 论治郁证亦谓 “大抵以越鞠丸为主最妙”。 明 · 王纶在 《明医杂著》 里指出: 丹溪先生治病 ,不离气 、血 、痰 、郁四法 ,气用四君子汤,血用四物汤 ,痰用二陈汤 ,久病属郁 ,立治郁之方 , 曰越鞠丸 ,实为对丹溪先生杂病论治经验的 高度概括,故有 “杂病宗丹溪” 之说 。 因此丹 溪所创之以调气机治郁为主的代表方———越鞠丸, 亦是吾师于志强临证常用于因郁致各种杂病之基 本方 ,其运用越鞠丸为主方加减论治多种内伤杂 病包括神经官能症 、带下病 、脂肪肝 、糖尿病等, 常可获良效。
2于志强运用越鞠丸论治杂病经验
2. 1神经官能症 ( 郁证)
患者症见精神抑郁 ,性情不定 ,善太息 , 多疑虑 ,烦躁易怒 ,胸胁满闷 , 口苦嗳气 , 时欲呕, 心悸少寐 , 纳呆 ,舌质暗红苔黄腻 , 脉象弦滑或弦滑数 。拟法以疏肝解郁 , 涤痰开窍为主 ,方以越鞠丸加菖蒲 、远志 、郁金 、胆南星 、黄连 、丹参 、紫石英等组成。
2. 2脂肪肝 ( 血脂异常)
患者常可见形体肥胖 ,头身沉重 ,脘腹痞满, 眼睑黄色瘤 , 口苦口黏 ,恶心纳呆 ,或胁肋胀痛, 或善太息 ,舌苔黄腻 , 脉弦滑或弦滑略数 。法以疏肝解郁 , 清热化痰 ,组方以越鞠丸加泽泻 、决明子 、荷叶 、茵陈 、虎杖 、焦山楂 、石菖蒲。
2. 3妇女带下 ( 黄带)
临证见妇女带下过多 , 色黄有异味 ,伴胸胁痞满胀痛 ,每因生气恼怒而诱发或加重 , 口苦口粘 ,纳呆嗳气 , 舌苔薄黄腻 , 脉弦滑或弦滑 数。 法以疏肝解郁 , 清利湿热为主 ,组方以越鞠丸合易黄汤加龙胆草 、鸡冠花。
2. 2. 4糖尿病 ( 消渴病)
患者症 见形体肥胖 , 口 渴 多 饮 , 易怒口苦, 胸闷纳呆 , 头身沉重 , 四肢乏力 ,舌体胖大 ,苔黄腻 ,脉弦滑 。法以疏肝清热 ,燥湿健脾 ,方药为自拟消渴煎 II 号 , 以越鞠丸去香附 、川芎 、神曲加柴胡 、黄连 、荷叶 、枳壳 、葛根 、蚕砂 、鸡内金等组方。
3验案举隅
3. 1肪肝( 肥气病) ———肝气郁滞,痰热互结证 患者陈某 , 女 ,45 岁 ,2017-09-06 初 诊 。 患者述近 3 月来 , 自觉右胁肋部满闷不舒 ,伴见乏力 、纳呆等症 ,遂于门诊就诊 。症见: 右胁肋部满闷不舒 ,形体肥胖 , 头身沉重 ,脘腹痞闷 , 恶心纳呆 , 口苦口粘 , 眼睑黄色瘤 , 时作咯痰量多, 乏力 ,舌苔黄腻 , 脉弦滑数 。查血脂示正常 ,腹部彩超示脂肪肝 ( 轻度) 。西医诊断: 脂肪肝 。 中医诊断: 肥气病 ,证属肝气郁滞 ,痰热互结 , 治以疏肝解郁 ,清热化痰 ,方选越鞠丸加味治疗,处方: 苍 术 10 g , 川 芎 10 g , 栀 子 10 g , 神 曲10 g ,香附 6 g , 泽 泻 30 g , 决 明 子 15 g , 荷 叶10 g ,茵陈 15 g , 虎杖 10 g , 山楂 10 g ,石菖蒲10 g 。水煎服 ,1 剂/ d ,分两次服用,7 剂.
2017-09-12 二诊: 患者服 7 剂后右胁肋部满闷减轻 ,乏力好转 ,述仍时有脘腹痞闷 , 咯痰黄稠, 遂于原方加黄连 10 g ,瓜蒌 30 g , 以增清热化痰之 力 。水煎服 , 日一剂 ,分两次服用 ,10 剂。
2017-09-22 三诊: 服上方 10 剂后自觉诸证明显减轻 。续服二诊方 ,水煎服 , 日一剂 ,分两次服用 ,继续服用 7 剂以巩固疗效。
按语: 中医虽无脂肪肝之 病名 ,却有类似脂肪肝之病症的描 述 。 于师认为脂肪肝应归属于 “积聚”、“肥气” 等范畴。《灵枢 · 邪气脏腑病形》 篇曰: “肝脉微急为肥气 ,在胁下如复杯”, 即说明肝之积块在胁下 ,其状如复杯 ,名曰肥气 。唐 · 杨 玄操 《难经集注》 曰: “肥气者 ,肥盛也 。言肥气 聚于右胁下 ,如复杯突出 ,如肉肥盛之状也。” 描述了人体肥胖的特征。 《重订严氏济生方 · 癥瘕积聚 门》 亦云: “夫积有五积 ,聚有六聚 …… 。故在肝为肥气 ,在心曰伏梁 ,在脾曰痞气 ,在肺曰息贲, 在肾曰奔豚。” 亦明确指出肥气的病位在肝。
于师认为 ,脂肪肝主要因情志内伤 , 或过食肥甘厚味 ,饮酒过度 , 身体肥胖或久坐少动 ,损伤脾 ( 胃) ,使肝脾功能失调 ,气血津液运行出现 障碍所致; 谓其病位在肝 ,与脾 ( 胃) 关系密切, 从本质上说 “六郁” 是导致脂肪肝之 主要病因。 该患者因气郁不畅 ,致津液凝聚成痰; 并气郁日久化火 ,火郁灼液而为痰; 同时唐容川 《血证论》 有云: “须知痰水之壅 , 由瘀血使然 ,然使无瘀血 ,则痰气自有消溶之地”,可见瘀血日久必会影响水液代谢 ,使水湿停聚 , 复为痰浊 。如此久之则气结 、血凝 、湿浊 ( 脂质) 积聚于肝而成 。该患者症见右胁肋部满闷不舒 , 头身沉重 ,脘痞纳呆 , 口苦口黏 ,舌苔黄腻 , 脉弦滑数 ,辨证 当属肝气郁滞 ,痰热互结 ,治疗以疏肝解郁 , 清热化 痰为法 ,方药以越鞠丸加减组方 ,方中以越鞠丸 行气解郁 、清热化 痰; 加泽泻 、荷叶 、茵陈 、虎 杖 、决明子清利热湿; 山楂消食化积 ,行气散瘀; 石菖蒲化湿和胃 , 可醒脾胃 , 行气滞 , 消胀满。 全方可使肝郁解 ,湿热除 ,痰浊消。
3. 2糖尿病( 消渴病) ———肝郁土壅,湿热内生证
王某 , 女 ,56 岁 ,2018-03-12 初 诊 。 患者两月前于外院确诊为 “糖尿病”,现服用盐酸二甲双胍片 ,未系统监测血糖 。平素自觉口渴多饮 , 每 天饮水约 2 L ,遂于门诊就诊 。症见: 形体肥胖,口渴多饮 , 易怒口苦 ,胸闷纳呆 , 头身沉重 , 四 肢乏 力 , 舌 胖 大 苔 黄 腻 , 脉 弦 滑 。查 空 腹 血 糖 8. 1 mmol / L ,尿 常 规 示 尿 糖 ( + ) 。 西 医 诊 断: 2 型糖尿病; 中医诊断: 消渴病 ,证属肝郁土壅, 湿热内生 。治 法: 疏肝清热 , 燥湿健脾 。方 药: 自拟消渴煎 II 号加减 。处方如下: 苍术 10 g ,黄 连 10 g ,柴胡 10 g ,荷叶 10 g ,枳壳 10 g , 葛根 15 g ,鸡内金 10 g ,蚕砂 10 g ( 包煎) ,栀子 10 g。 水煎服 , 日一剂 ,分两次服用,7 剂。
2018-03-18 二诊 。服用前方 7 剂后 ,患者自觉病情减轻 , 口渴减 ,纳食增 ,无胸闷口苦等不适, 但仍可见头身沉重 , 时作呕恶 , 四肢乏力 ,舌体胖大 ,质淡红 ,苔薄黄略腻 , 脉弦滑 。遂于原方 加竹茹 10 g , 以涤痰开郁 , 清热止呕; 生山楂 10 g , 以化 滞消积 、活血散瘀 、化痰行气 。水煎 服 , 日一剂 ,分两次服用 ,再服 7 剂。
2018-03-25 三诊 。服上方后 ,患者病情明显好转 , 已无口渴 ,饮水量减少 , 呕恶未作 ,纳食可, 头身沉重 、 四肢乏力等较前减轻 ,舌淡红 ,苔薄 白 ,脉弦滑 。再服前方 7 剂。
2018-04-01 四诊 。服用前方后 ,患者病情基本 控制 ,进食水量正常 , 自述无口渴 , 已无乏力及头身沉重等不 适 ,舌淡红 ,苔薄白 , 脉弦滑 。遂 建议继予前方 7 剂 ,巩固疗效。
按语: 糖尿病是一种以糖代谢紊乱为主要表现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 ,属于祖国医学 “消渴病” 范畴 。传统的观点认为宜从肺 、 胃 、 肾三消论治, 然于师认为糖尿病不但 与肺 、 胃 、 肾三脏有 密切 的联系 ,其发病亦与 肝脏有着内在联系 ,故其谓 临证消渴病时还应重视从肝论治 。所以于师认为 在消渴病的治疗中 ,应重视调节肝脏之功能而使 五脏安定 ,气血平调而精液能够正常生化 、输布、 封藏 ,从而使病人得以康复 。该患者为情志不遂, 肝气郁滞 ,木郁横逆犯土 ,脾不运化 , 胃失受纳, 湿热内生 , 而见纳呆胸闷 ,肢体乏力 , 口苦易怒 等症 。治疗以疏肝清热 ,燥湿健脾为主 ,方选自 拟消渴煎 II 号 。本方是于师在越鞠丸基础上加减而得 ,全方以苍 术 、 黄 连 、 柴 胡 、 荷 叶 、 枳 壳、 葛根 、蚕砂 、鸡内金 、栀子等为主组成 ,方中柴 胡 、枳壳疏肝解郁 , 升降气 机; 苍术 、黄连 、蚕 砂 、栀子清热燥湿; 葛根 、荷叶升胃中清气 , 生津止渴; 鸡内金健胃助运 , 全 方共奏疏肝清热, 燥湿健脾之功。
4结语
于志强临证运用越鞠丸加减论治杂病之经验, 正是其倡导的 “郁滞论” 及 “内伤杂病从肝论治”等思想的具体体现 。现代诸多医家亦常选用越鞠 丸加减用于治疗各种杂病包括: 神经官能症 、 胃 及十二指肠溃疡 、慢性胃炎 、胆石症 、胆囊 炎、 肝炎 、抑郁症 、肋间神经痛 、痛经 、月经不调等 有六郁见症者。跟师于主任临床应诊 ,其在运用越鞠丸加减论治上述杂病外 , 对于淋巴结炎、 淋巴结核等也常选用越鞠丸加夏枯草 、浙贝母、 生牡蛎 、海浮石 、瓜蒌; 慢性胃炎或反流性食管 炎泛酸明显者常运用越鞠丸联合左金丸 、煅瓦楞子 、乌贝散等 ,亦可获很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