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站群网站发布  >  天津中医药大学二附属医院  >  全国名老中医工作室  >  于志强教授  >  经验传承-典型医案
于志强应用足肿方治疗下肢水肿经验

于志强教授为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主任 中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第四、第五、第六批全国老中 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医 40余年,勤 于临床,善用经方,擅长运用中医药理论治疗内科疾病 及临床疑难杂症,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现不揣浅陋,总 结于志强教授应用自拟足肿方治疗下肢水肿经验,以飨 读者。

1  病因病机

下肢水肿是临床常见疾病之一,以中老年病患为  主,西医认为该病可作为全身疾病的一种表现,也可无  明显诱因和并发症引起单纯性下肢水肿 [1] 。 中医学将  该病归属于水肿病,水肿分为阴水和阳水,阳水多由外  邪所致,阴水则多与脾肾亏虚相关。《素问·水热穴论》 曰“肺者……故其本在肾,其末在肺,皆积水也”,肺为  水之上源,主通调水道,肺失宣肃则水液输布失常引发  水肿。《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脾健则水液运行得健,重视脾的调护对治疗水肿具有  指导意义。《素问·水热穴论》载:“肾者,胃之关也,关  门不利 ,故聚水而从其类也 ,上下溢于皮肤 ,故为浮  肿。”指出肾的固摄失司和蒸腾气化不利易导致水液停  聚发为水肿 。于志强教授从经典理论出发,认为水肿  多与肺脾肾三脏相关,但腰以下肿以阴水为主,多责之  于脾肾,同时也不可忽视肝在水液代谢中的作用,主张  “ 内伤杂病从肝论治 ”“ 以调肝为主,开郁为先务 ”[2] 。 根据于志强教授“郁滞论 ”理论 [3],水液的郁滞多以气  郁为基础,在诸般郁滞中,以气郁为先 。气郁则精血水  液运行受阻,由无形之气郁变为有形之郁,同时久病入  络入血,损伤血络形成瘀血 。瘀血的形成影响血液运  行,导致肺脾肾三脏失养,功能受损,三焦决渎失司, 膀胱气化不利,影响水液的输布及代谢,从而导致水液  停聚于体内加重水肿 [4] 。 因“湿为阴邪,其性趋下”,各种原因产生的水湿重浊易趋下,停聚于下肢发为水肿, 属水湿夹瘀证 。 因此于志强教授临床上提倡培土制  水、调气祛浊、化瘀利水法治疗该病,使脾健、气畅、瘀  化,水肿自然消退。

2  治疗原则

2.1  通利小便,培土制水:《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  第十四》指出:“诸有水者,腰以下肿当利小便。”在治疗  该病时于志强教授认为“急则治标,缓则治本”,以治疗  水肿症状为先,以通利小便为要,使湿邪从小便而出。 《古今名医方论》记载:“水之所制者脾,水之所行者肾  也。”脾土虚则制水无力,水液停聚则发为水肿,于志强  教授强调治疗下肢水肿重在健脾,恢复其运化水湿的功  能,使脾健土旺,水有所制,则水肿易除,若涉及肾脏则  需温阳利水,多选用真武汤。

2.2  调畅气机,祛湿化浊:《丹溪心法》云:“善治痰者 ,  不治痰而治气,气顺则一身之津液亦随气而顺矣。”于    志强教授认为痰、饮、湿、浊在治疗上都应注重气机的    畅达,提出“治水先治气,气行水自消 ”的观点。“调气 ” 可通过疏肝、行气、宣肺等多种形式实现 [5]。

2.3  活血化瘀,利水消肿:《血证论》中言“病血者未尝    不病水,病水者亦未尝不病血也”,提出了“水 ”与“瘀 ” 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于志强教授认为瘀血贯穿水肿整    个病程中,病久者瘀血表现更为明显,遂在利水的同时    加入活血化瘀疗法,可减少“血不利则为水 ”的发生。

3  基础方药

于志强教授从气血津液多方面治疗下肢水肿,重视  气、水、血并调,形成足肿方 。该方主要是针对脾气虚  弱、水湿停留引起的下肢凹陷性水肿而设,由四苓散加  减而成,功在健脾利水,理气消肿 。基本组成为炒槟  榔、猪苓、地龙各 10g,炒白术、枳壳、茯苓、牛膝各 15g, 泽 泻 、车 前 子 、冬 瓜 皮 、益 母 草 各 30g,生 姜 6g,大  枣5个。

该方选用四苓散作为底方,以治疗脾虚水停之诸症,其中白术能健脾燥湿,研究发现 [6] 白术中的粗糖组  分和石油醚组分可起到改善水液代谢的功效,茯苓能健  脾、淡渗利湿,泽泻味咸入肾,猪苓色黑入肾以培水利  水,四药能起到培土制水的作用 。方中加车前子、冬瓜  皮利水通淋给湿邪以出路,从而起到健脾、利湿、行水  之效 。于志强教授通过临床实践发现,对于水肿的治疗  加入槟榔、枳壳两味理气的对药可取得良好的疗效,这  与张景岳“凡治肿者必先治水,治水者必先治气,若气  不能化,则水必不能利 ”的观点不谋而合,槟榔可下气  行水,《本草纲目》记有槟榔皮能“降逆气,消肌肤中水  气浮肿,脚气壅逆,瘴疟痞满,胎气恶阻胀闷”,枳壳能  理气宽中,二药共用可调畅气机以解气郁,进而减少湿  邪壅滞,同时于志强教授根据《温病条辨》中治疗三焦  疾病原则“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治中焦如衡,非平不  安;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治疗下肢疾病选用槟榔和  枳壳重在取其下气之意,可作为引经药,使治疗直达病  所 。益母草在《本草求真》载有“消水行血,去瘀生新”, 可活血利水治疗水肿,与车前子、冬瓜皮相配伍能加强  利水之效;牛膝逐瘀通经,利尿通淋,与益母草合用对  于水瘀互结之水肿效果突出;地龙在《本草纲目》中记  载:“性寒而下行,性寒故能解诸热疾,下行故能利小  便,治足疾而通经络也。”于志强教授在临床上多用地  龙治疗下肢疾病,在治疗下肢水肿时加用地龙可起到利  水、通络的作用 [7] 。于志强教授认为对于轻型水瘀互结  的水肿,只需加入益母草、牛膝等植物药材,若水肿日  久,下肢明显刺痛,瘀血症状突出者,则需要加入地龙、 水蛭、蜈蚣等虫类药材,增强活血化瘀的功效 。诸药合  用,共奏健脾理气、活血化瘀、利水消肿之效。

4  临床加减

腹胀明显者,加厚朴 10g、大腹皮 15g理气消胀;面 色萎黄、大便溏泄者,加黄芪、炒白扁豆各 30g,党参 10g 益气健脾止泻;畏寒肢冷,足膝无力者,加仙茅、仙灵脾 各 10g 温肾利水;舌质紫黯,边有瘀斑,瘀血内停者,加 水蛭 3g、蜈蚣 1条、泽兰 10g活血通络利水。

5  验案举隅

李某某,男,72 岁 。初诊时间:2021 年 5 月 。 因双 肢水肿 1 个月就诊 。患者素有冠心病十余年,一直服 用硝酸类、他汀类、抗凝类药物治疗 。 曾在外院查尿常 规-,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示:主动脉硬化,左心室射 血分数(EF)56%。双下肢动脉、静脉超声示:双侧动脉 血管斑块形成 。刻下:形体肥胖,神疲乏力,双下肢指 凹性水肿++,沉重无力,小便不利,大便稀薄,舌质胖 大且黯、舌苔薄白,脉弱 。 中医诊断:水肿(阴水)。 证 型:脾气虚弱,水瘀内停证 。治法:益气健脾,活血利水 。处方:黄芪防己汤合自拟足肿方加减 。生黄芪、茯 苓 、泽泻 、益母草 、冬瓜皮各 30g,炒白术 、枳壳 、炒槟 榔 、牛膝各 15g,防己 、猪苓 、泽兰各 10g,水蛭 、生姜各 3g。7剂 。水煎服,每日 1剂 。连服 3周后,水肿消失。

按语:本例患者为老年男性,形体肥胖,下肢水肿、 下肢血管斑块的形成多属于中医痰湿体质;神疲乏力, 大便稀薄,舌胖大、苔薄白,脉象虚弱可责之于脾气虚  弱,舌质黯淡多因瘀血内阻,符合于氏足肿方治疗水  瘀互结型水肿的表现,遂在治疗上采用健脾、利水、理  气、化瘀之法 。黄芪防己汤配合于氏足肿方可用于治  疗脾气虚弱,运化失司,水湿润下,瘀血内停之水肿 。 方中防己在《本草经疏》有记载“性燥而不淳,善走下  行,长于除湿……除湿下行,故利大小便”,选用该药  能除下肢水湿,又可使水湿从小便而出;大量生黄芪  可甘温益气,利水消肿,气行则水行 、血行;生姜走而  不守 ,可散水气 ;四苓汤健脾利湿 ,加冬瓜皮通利小  便,使湿邪从小便而出;枳壳 、槟榔理气行水,加强该  方调畅气机的作用;益母草、泽兰可活血利水;牛膝逐  瘀通经 ,利尿通淋 ;水蛭逐瘀 、利水 、通络治疗水肿 。 全方攻补兼施,祛邪不伤正,理气、活血、利水并调。

6  小结

下肢水肿产生的原因多样,目前西医治疗多是以改 善水肿症状为主,易反复发作,且副作用较大 。于志强 教授以中医经典理论为基础,从气血津液多方面治疗下 肢水肿,标本兼治,形成于氏足肿方,整体调整患者机 体状态,减少水湿的产生,促进水液在身体内的正常运 行、排泄,缓解其水肿症状的同时可健脾补虚,恢复脏 腑正常功能,减少复发。

7  参考文献

[1]姜树军,汪丽芳,杨文 . 下肢水肿的常见原因[J]. 中华保 健医学杂志,2010,12(5):413-414.

[2]朱林平,李侠,刘岩,等 .全国名老中医于志强教授学术思 想浅析[J].天津中医药,2017,34(2):86-88.

[3]刘岩,于志强,刘长玉 . 于志强“郁滞论 ”思想探源及解析 [J].河南中医,2017,37(9):1522-1525.

[4]王忠薪 ,张显耀 . 养血活血治水肿[J]. 浙江中医杂志 , 2004,39(8):354.

[5]黄秋霞,桑红灵 .从水与气的关系探析《金匮要略》水气病 [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20,26(6):721-722,725.

[6]陈静,李斌,孙云超,等 . 白术对脾虚水湿内停大鼠的利水 药效物质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16,43( 10):2210-2213.

[7]姬壮壮,祁向争,刘建锋,等 . 于志强临床运用虫类药经验 [J].湖南中医杂志,2021,37(3):49-50,53.

主办: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技术支持:北方网 备案序号:津ICP备140002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