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用药考究>>第二章 各论>>第十节 化痰止咳平喘药>>半夏

第十节 化痰止咳平喘药

半夏

本品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Pinellia ternata (Thunb.) Breit. 的干燥块茎。夏、秋二季采挖,洗净,除去外皮及须根,晒干。

【别名】地文、守田、水玉、示姑

【处方用名】 生半夏、清半夏、姜半夏、法半夏

【药性】 辛,温;有毒。归脾、胃、肺经。

【功效】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用于痰多咳喘,痰饮眩悸,风痰眩晕,痰厥头痛,呕吐反胃,胸脘痞闷,梅核气;生用外治痈肿痰核。

【临床应用】

1 消痞散结为主

半夏为君,消痞散结,降逆止呕,以干姜温胃散寒,以黄芩、黄连苦寒清热,佐以人参、大枣、甘草补益脾胃,七药相合即“辛开苦降甘调”之法。

代表方:半夏泻心汤

半夏半升(洗),黄芩、干姜、人参、甘草(炙)各三两,黄连一两,大枣十二枚(擘)

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一日三次。

其他: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

旋复代赭汤以半夏辛温而散,和胃化痰而消心下痞满。

小陷胸汤证以半夏涤心下痰饮,豁痰开结

半夏厚朴汤以半夏化痰利咽,散结下气。

2 降逆止呕

代表方:小半夏汤{半夏一升 生姜半升}

上两味,以水七升,煮取一升半,分温再服。

其他:小柴胡汤、大柴胡汤、柴胡加桂枝汤、柴胡加芒硝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黄芩加半夏生姜汤等

葛根加半夏汤以半夏下其逆气用于太阳与阳明合病之呕逆,以葛根散其表邪。

黄连汤以半夏降气止呕,使阳气入于阴而令中焦安和,呕吐自止对于上热下寒,阴阳升降失常之呕吐。

竹叶石膏汤证以半夏既和胃降逆止呕又散补药之滞用于伤寒解后,余热犯胃而气逆欲吐。

3 燥湿化痰止咳

代表方:二陈汤{半夏、橘红、白茯苓、炙甘草}

燥湿化痰,理气和中可以治疗脾失健运、湿无以化、湿聚成痰引起的咳嗽痰多、色白易咳、恶心呕吐、痞闷不舒、肢体困重、头眩心悸等症。

其他:导痰汤、涤痰汤

4消肿散结,敛疮止痛

代表方:苦酒汤{半夏(洗,破如枣核)十四枚 鸡子一枚(去黄,内上苦酒,着鸡子壳中)

上两味,内半夏苦酒中,以鸡子壳置刀环中,安火上,令三沸,去渣,少少含咽之。不差,更作三剂。

半夏涤痰散结,鸡子清润利咽,苦酒敛疮消肿。

其他:半夏散及汤

【用法用量】内服一般炮制后使用,3~9g。外用适量,磨汁涂或研末以酒调敷患处。

【注意】不宜与川乌、制川乌、草乌、制草乌、附子同用;生品内服宜慎。

【炮制品】生半夏,清半夏,姜半夏,法半夏,半夏曲

【量效关系】

1.大半夏汤重用半夏二升(约240克)取其降逆开痞而止呕吐的作用。

2.鳖甲煎丸半夏用一分(约4克)取其和解少阳,疏通气机之功。

3.小柴胡汤、大柴胡汤等半夏均用半升(约60克)取其降逆止呕,和中化湿,调和胃气之功。

【古籍摘要】 1.《名医别录》:"消心腹胸膈痰热满结,咳嗽上气,心下急痛,坚痞,时气呕逆,消痈肿,堕胎。"

2.《医学启源》:"治寒痰及形寒饮冷伤肺而咳,大和胃气,除胃寒,进饮食。治太阴痰厥头痛,非此不能除。《主治秘要》云:燥胃湿,化痰,益脾胃气,消肿散结,除胸中痰涎。"

3.《本经逢原》:"半夏同甘苍术、茯苓治湿痰;同瓜蒌、黄芩治热痰;同南星、前胡治风痰;同芥子、姜汁治寒痰。惟燥痰宜瓜蒌、贝母,非半夏所能治也。"


 上一节      下一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