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用药考究>>第二章 各论>>第十节 化痰止咳平喘药>>旋覆花

旋覆花

为菊科植物旋覆花Inula japonica Thunb.或欧亚旋覆花Inula britannica L.的干燥头状花序。夏、秋二季花开放时采收,除去杂质,阴干或晒干。

【别名】金钱花、夏菊、全福花、复花、全复花。

【处方用名】旋覆花、蜜旋覆花。

【药性】苦、辛、咸,微温。归肺、脾、胃、大肠经。

【功效】降气,消痰,行水,止呕。

【临床应用】

降逆下气、化痰消痞

旋覆花配伍煅赭石:降逆下气、化痰消痞。代表方:旋覆代赭汤。

旋覆花苦辛咸温,其性主降,功擅下气消痰,降逆止噫。代赭石重坠降逆,与旋覆花相伍,降逆下气化痰。二药配伍降逆下气、化痰消痞之功更著。

旋覆代赭汤

旋覆花三两 人参二两 代赭石一两 甘草炙,三两 半夏洗,半升 生姜五两 大枣擘,十二枚

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方解:本方主治胃虚痰气內阻证。本证系由胃气虚弱,痰浊内阻所致。原治“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伤寒发汗后,又误用吐、下之法,胃气受伤,升降运化失常,则津液不得转输而为痰,痰浊阻于中焦,气机不畅,而心下痞硬。脾胃虚弱,痰气交阻,则胃气上逆,而致噫气频作,或纳差、呃逆、呕吐。舌苔白腻,脉缓或滑,乃胃虚痰阻之证。法当降逆化痰,益气和胃。

方中旋覆花苦辛咸温,其性主降,功擅下气消痰,降逆止噫,重用为君。代赭石重坠降逆,与君相伍,降逆下气化痰,煅后质地酥脆,便于粉碎,便于煎出有效成分,为臣药。半夏祛痰散结,降逆和胃,宜用姜半夏,取其燥湿化痰,降逆止呕;生姜用量独重,一为和胃降逆增其止呕之功,二为宣散水气以助祛痰之力;人参、大枣、甘草甘温益气,健脾养胃,以治中虚气弱之本,俱为佐药。其中甘草宜蜜炙,补脾和胃,调和药性,兼作使药。诸药相合,标本兼治,共奏降逆化痰、益气和胃之功。

临证加减:若胃气不虚者,可去人参、大枣,加重代赭石用量,以增重镇降逆之效;痰多者,可加茯苓、陈皮助化痰和胃之力。

【用法用量】内服: 煎汤,3~9g.本品有绒毛,易刺激咽喉作痒而致呛咳呕吐,故宜包煎。

【炮制品】旋覆花生品苦辛之味较强,以降气化痰止呕力胜,止咳作用较强,多用于痰饮内停的胸膈满闷及胃气上逆的呕吐;蜜炙后苦辛降逆止呕作用弱于生品,其性偏润,长于润肺止咳、降气平喘,作用偏重于肺。

【参考资料】

1.古籍摘要

《神农本草经》:“主结气胁下满,惊悸。除水,去五脏间寒热,补中,下气。”

《药性论》:“主肋胁气,下寒热水肿,主治膀胱宿水,去逐大腹,开胃,止呕逆不下食。”

《本草汇言》:“旋覆花,消痰逐水,利气下行之药也。主心肺结气,胁下虚满,胸中结痰,呕吐,痞坚噫气,或心脾伏饮,膀胱留饮,宿水等证。大抵此剂微威以软坚散痞,性利下气行痰水,实消伐之药也。”

2.现代研究

化学成分 均含大花旋覆花内酯、单乙酰基大花旋覆花内酯、二乙酰基大花旋覆花内脂等。旋覆花另含旋覆花佛术内酯、杜鹃黄素、胡萝卜苷、肉豆蔻酸等。欧亚旋覆花另含天人菊内酯、异槲皮苷、咖啡酸、绿原酸等。

药理作用 旋覆花有明显的镇咳、祛痰作用,旋覆花黄酮类对组胺引起的豚鼠支气管痉挛性哮喘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对离体支气管痉挛亦有对抗作用,并有较弱的利尿作用。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炭疽杆菌和福氏痢疾杆菌Ila株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欧亚旋覆花内酯对阴道滴虫和组织内阿米巴原虫均有强大的杀灭作用。此外,旋覆花对免疫性肝损伤有保护作用,天人菊内酯有抗癌作用。

临床应用

(1)催吐:旋覆花催吐使用时不用布包,直接煎服。用于伤食停滞、痰火蕴结、痰气壅阻等。临床观察旋覆花用作催吐平稳安全,而且易于取材。

(2)治早期牙髓炎:用显脉旋覆花糊剂治疗早期牙髓炎患者,有效率58%,16~25岁间有效率71.4%;对照组25例用氧化锌丁香油糊剂治疗有效率28%,16~25岁间有效率33.3%,两组疗效经统计学处理P<0.01,有显著差异。


 上一节      下一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