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用药考究>>第二章 各论>>第十二节 补虚药>>甘草

甘草

为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er.、胀果甘草G.inflata Bat.、或光果甘草G.glabra L.的根及根茎。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本品药性平和通行十二经脉,有调和诸药、解毒、补虚、止咳润肺等多种功能,为常用处方药。

蔓延生,叶似荷,青黄;茎赤黄,有节,节有枝。枝叶悉如槐,高五六尺,但叶端微尖而糙涩,似有白毛。实作角生,如相思角。子如小扁豆,齿啮不破。主产于内蒙古、新疆、甘肃等地川谷之中。春、秋采挖,以秋季采者为佳。除去须根,晒干,十日成,切厚片。生用或蜜炙用。以外皮细紧、色红棕、质坚实、体重,断面黄白色、粉性足、味甜者为佳。我国以内蒙梁外和巴盟的阿拉善旗所产的甘草质量最优,胀果甘草、光果甘草质量较次。

现今,甘草主要产于我国华北、西北、东北等地,以新疆产量居全国首位,内蒙古产量次之,甘肃、陕西、山西等地也产,原先多为野生,近年来多有栽培。

【别名】粉甘草、甘草梢、甘草节、国老、美草(《神农本草经》)、密甘、蜜草、蕗草、灵草(《名录》)、国老(陶弘景)、灵通(《记事珠》)、粉草(《群芳谱》)、甜草(《中国药植志》)、甜根子(《中药志》)、棒草(《黑龙江中药》)。

【炮制品种】甘草炮制方法有“炙”、“炒”、“煎”、“炮”、“煨”、“蒸”等6种;用来炮制的辅料有酒、酥、醋、盐、姜汁、胆汁、蜜、沙、麦麸、黄泥、浆水等11种。

【处方用名】甘草、生草、生甘草、炙甘草、炙草、清炙草、粉甘草、草梢、甘草梢、草节、甘草节。

【药性】甘,平,生凉,炙温。归脾、肝、心、胃、肺、心包经。

【功效】补脾益气,祛痰止咳,缓急止痛,清热解毒,调和诸药。

【主治】

1. 心气不足,脉结代、心动悸。

2. 脾气虚证。

3. 咳喘。

4. 脘腹、四肢挛急疼痛。

5. 热毒疮疡、咽喉肿痛及药物、食物中毒。

6. 调和药性。

【临床应用】

1. 缓和药性

a) 防止有向上趋势的烈性药,造成疗效之外的附带伤害。如附子理中汤用甘草,就是防止附子、干姜等大热的附带伤害。

附子理中汤

大附子(炮,去皮、脐)、人参、干姜(炮)、甘草(炙)、白术各等分

b) 防止有向下趋势的烈性药,造成疗效之外的附带伤害,如调胃承气汤用甘草,就是防止大黄、芒硝等的泻下功能的附带伤害。

调胃承气汤方

大黄四两(去皮,清酒浸),甘草二两(炙),芒硝半斤。

右三味㕮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芒硝更上火微煮,令沸,少少温服。

2. 调和诸药

使方中寒热诸药协同作用,各司其职。热药用之缓其热,寒药用之缓其寒。寒热皆用,调和药性,使不相悖,如小柴胡汤,方中有有柴胡、黄芩之寒,人参、半夏之温,其中用甘草者,即为调和之意。

小柴胡汤方

柴胡半斤(味苦,微寒),黄芩三两(味苦寒),人参三两(味甘温),甘草三两,半夏半升(味辛温),生姜三两(切,味辛温),大枣十三枚(掰,味甘温)

右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3. 补中益气

能补上焦、中焦、下焦三焦之元气。如凤髓丹用甘草,缓肾湿而生元气。

凤髓丹

黄柏2钱,砂仁1钱,甘草5分,猪苓2分半,茯苓2分半,黄连2分半,白芷2分半,益智仁2分半,芡实(用量缺失)。

4. 减少副作用

防止针对某一病证的药物,治病的同时造成的其他伤害。如甘草泻心汤,用黄连、黄芩、半夏以泻心下之痞,即用甘草以保护心主,不为诸药所伤损也。

甘草泻心汤方

甘草四两,黄芩三两,干姜三两,半夏半升(洗),黄连一两,大枣十二枚(掰)

右六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5. 延长药物作用时间

与药物同用,可延缓药力的释放,使药力可长时间持续作用。如甘草干姜汤中,于干姜同用,能逗留其热力使之绵长。

甘草干姜汤方

甘草四两(炙),干姜二两(炮,味辛热)

右㕮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再服。

6. 泄热解毒

1)解病邪之毒,如升麻葛根汤之用甘草

甘草干姜汤方

升麻、白芍药、甘草(炙),各十两,葛根十五两

上为粗末。每服三钱,用水一盏半,煎取一中盏,去滓,稍热服,不计时候,日二、三服,以病气去,身清凉为度。小儿量力服之。

2)解服食之毒(包括药物),如甘豆汤之用甘草。

甘豆汤

大豆汁,甘草

7. 润肺化痰

如麦门冬汤之用甘草。

麦门冬汤

麦门冬七升、半夏一升、人参二两、甘草二两(足)、粳米三合、大枣十二枚

右六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夜三服。

8. 外用

《谈埜翁方》“冻疮发裂,甘草煎汤洗之,次以黄连黄柏黄岑末,入轻粉麻油调敷”,效果甚好。

【使用注意】

1. 恶远志,忌猪肉、菘菜。

2. 病性缓不可多用,恐能作胀,或使药饵无功。

3. 有滞性,中满、水肿不宜用。

4. 大剂量久服可导致水钠潴留,引起浮肿。

5. 宿酒者、呕吐者、酒痢初起者、中满者禁用。

6. 不宜于大戟、芫花、甘遂同用。

【炮制应用】

《伤寒论》中配伍生甘草的方子,用意主要在祛邪。配伍炙甘草的方子,全部属于扶正。

生甘草,性微寒,偏于泻火解毒、化痰止咳,多用于痰热咳嗽、咽喉肿痛、痈疽疮毒、食物中毒及中药中毒。

经过蜜炮制后的甘草,性微温,可以缓解药物作用强度和作用速度,起到了甘草缓和、调和诸药的作用,并可增强补益心脾之气和润肺止咳作用,偏于补脾和胃、益气复脉,常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动悸、脉结代。如《金匮要略》中防己黄芪汤中使用炙甘草治疗风湿。但是其性过于滋腻,不可长期使用。

炒甘草,补中益气,养正和中,顾护胃气,调和诸药。炒甘草味甘,性燥,入脾经。脾脏喜燥而恶润,炒甘草则可以入脾经燥湿健脾,以助脾胃运化水谷,生成气血津液,从而补中益气,养正和中。

【配伍应用】

✦甘草配人参,甘草炙用能益气生津、补脾宁心;人参能补脾气、安心神。相须为用,有补气生津、健脾养心的功效,常用于气虚脾弱的食少、乏力、便溏等症,又可用于心气不足的心悸、脉结代。

✦甘草配防风,甘草解诸毒;防风能解野菌毒。相配可解水莽草及毒蕈中毒,亦可治农药中毒。

✦甘草配半夏,甘草炙用补脾胃;半夏和胃止呕。相配有补脾和胃之功,治虚痞呕吐。

✦甘草配麻黄温阳发汗解表。

✦甘草配粳米,相须,甘缓和中以顾护脾胃并化生津气。

✦甘草配干姜,以复中焦阳气且温肺散寒。

✦甘草配芍药,酸甘合化,养血荣筋,缓解止痛。

✦甘草配附子,回阳救逆,能维持附子温阳效力。

✦甘草配桂枝,桂枝辛甘性温,入心助阳为君。炙甘草甘温,益气补中为臣。二药相伍,共奏辛甘合化、温通心阳之功。

✦甘草配桔梗,清火解毒,开达肺气。

✦甘草配白术,健脾益气。

✦甘草配附子,四逆汤方中,炙甘草调中补虚,既可解生附子之毒,又可缓附、姜之峻,与姜、附相得益彰,既可使姜附更好地发挥回阳救逆之功,又可令全方回阳逐寒而无劫阴和致虚阳暴脱之虑。

【用法用量】

1.甘草作用定位:

a) 以脏腑定位,使用甘草频率最高的是脾、肺、心、胃和肝胆,而肾和其他脏腑则较少。

b) 以三焦定位,中上焦多用,而下焦少用。

c) 以卫气营血定位,卫气多用,营血少用。

d) 以病邪种类定位,外感六淫、痰邪多用,而水湿、瘀血、虫积、食积少用。

e) 以病证寒热性质定位,在寒性病证、寒热同存病证中应用多,于热性病证中应用少。

f) 以虚实定位,虚性病证和虚实夹杂病证中应用多,于单纯性实证中应用少。

g) 以病证类型定位,表证、咳喘、里寒证、痛证、风湿、气虚及气血两虚、火热及热毒病证、外燥、脾胃不足、肝胆不和、虚性神志不安等多用甘草,而在水肿、呕吐、虫证、神昏闭证、内燥、气滞血瘀、实证便秘、食积、气逆、出血、遗滑病证、风痰、燥痰、血虚、阴虚、阳虚、阴阳两虚等病证中少用或不用。

2. 甘草的用量

可分为四个层次:3g以下(含3g)为小剂量,3~6g(含6g)为中剂量,6~9g(含9g)为大剂量,9g以上为超大剂量。

a) 小剂量:

方剂的作用趋向与甘草的功效不尽相同,方中药物作用与甘草并非全然一致,则甘草的用量很小,一般小于3g。甘草在方剂中不直接参与方剂的治疗作用,仅起到护胃和中、缓和药性、调和药味、激活或增加药效、监制药毒等辅助作用。如治疗顽痰阻肺、痰火郁结之竹沥达痰丸、清金降火汤和治疗心脾两虚、虚烦内扰之归脾汤中,用1g甘草,旨在激发方中清热祛痰药和补气补血药的作用,多用则太过甘缓有妨碍药效发挥之弊。

b) 中剂量:

若方剂的作用趋向与甘草的功效接近、方中部分药物功效与甘草类似,则甘草的用量稍大,在3~6g左右,起到直接或间接增强方剂中补气、解毒、止痛等作用,在温里剂、泻下剂、清热剂、和解剂、治风剂中较为显著,如治疗脾胃虚寒之小建中汤、气分热盛之白虎汤、表里同病之大青龙汤、营卫不和之桂枝汤、肝郁脾滞之四逆散、寒凝经脉痹痛之当归四逆汤、痈疽热毒之仙方活命饮等。

c) 大剂量:

甘草在方剂中直接发挥治疗功效、参与方剂的治疗作用。涉及的病证和配伍较为广泛多样,主要集中在咳喘痰证、寒热痹痛、脾胃气虚、血瘀痛症、痈疡肿毒、脏腑火热等。甘草在方剂中发挥补中益气的功效时,涵盖的方剂最多,涉及的病证最广,补中益气汤、参苓白术散、厚朴温中汤、人参蛤蚧散、养心汤,用量多在9~15g之间。

d) 超大剂量:

甘草在方剂中发挥清热功效时,用量多在10g左右,如治疗外感表证未罢、外寒里热证的厚朴七物汤、大羌活汤,治疗上有呕逆下有泻痢的仓禀散等。若兼有热毒证,则用量加大至15g左右,如治疗大头瘟病或脱疽证的普济消毒饮、四妙勇安汤等,同时起到泻热和解毒的双重作用。

在治疗心动悸、脉结代及温热病后期阴液大亏证时,甘草用量达12~18g,如加减复脉汤、三甲复脉汤等。

在方剂中发挥祛痰止咳功效治疗外感风寒咳喘时,用量甚至达15~30g。如三拗汤、华盖散等。其总用在于不仅止咳并且化痰,化痰作用虽不很显著,但贵在其甘平润肺、止咳化痰并具,还能调和肺中气机之升降,有一石三鸟之功。

在治疗肺痈时常与桔梗配伍,如桔梗汤,桔梗配伍倍量甘草,不但有助于润肺化痰,同时兼有止咳之功,使之能咳嗽排痰又不致于咳嗽太过而伤肺络,用量甚达60g之多。

【现代研究】

1. 化学成分

本品含三萜皂苷类、黄酮类、香豆素类化合物、生物碱、挥发油、有机酸、糖类等成分。

✦甘草甜素(glycyrrhizin,GL),也称作甘草酸,具有抗纤维化、抗过敏反应、抗肿瘤作用、抗炎作用,在抗病毒和免疫调节等方面有很好的药理作用。

✦甘草次酸又名甘草亭酸,发挥的肾上腺皮质固醇类的作用,可抑制CCL3自由基的生成,而发挥护肝作用。可改善心肌缺血、抗癌、抗肿瘤,抗炎及抗溃疡。

✦葡萄糖醛酸,具有护肝和解毒作用。

✦甘草黄酮,能有效地清除体内产生的O2-和OH-等自由基,从而阻断脂质过氧化反应的增殖,起到抗衰老作用,还有抗肿瘤作用。

✦甘草查尔酮A,对艾滋病毒的抑制作用比甘草酸更强,且具有抗癌作用。还可抗炎、抗菌、抗疟抗寄生虫。

✦甘草葡葡糖,具有抗真菌作用。

✦甘草苯骈呋喃,具有补益身体、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作用。

✦甘草多糖:具有抑菌作用、调节机体免疫作用、抗病毒作用、防治骨关节炎作用。

2. 药理作用

甘草有类似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抗炎、抗溃疡、抗病毒、抗病原微生物、抗肿瘤、抗艾滋病毒、抗氧化、抗变态反应、抗心率失常、抗血小板作用、抑菌、免疫调节、降脂、保护耳前庭功能、保肝、促进胰液分泌、解痉、镇痛、解热、镇咳、祛痰平喘、抑制血小板聚集、解毒、利尿等作用外,还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3. 现代临床应用

a) 治慢性乙型肝炎:用强力宁(甘草甜素、半胱氨酸、甘氨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328例,总有效率86.5%,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且降酶快,退黄明显。

b) 治风湿性疾病:用甘草甜素注射液治疗风湿热42例、类风湿关节炎18例、系统性红斑狼疮8例,效果可观。

c) 不良反应:大剂量服用或小量长期服用本品,大约有20%的人可出现水肿、四肢无力、痉挛麻木、头晕、头痛、血压升高、低血钾等不良反应;老年人及患有心血管病、肾脏病者,易致高血压和充血性心脏病。长期服用甘草甜素可致非哺乳期妇女泌乳。


 上一节      下一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