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用药考究>>第二章 各论>>第一节 解表药>>桂枝

桂枝

为樟科植物肉桂Cinnamomum cassia Presl的干燥嫩枝。主产于广东、广西等地。春、夏二季采收,除去叶,晒干,或切片晒干。以幼嫩、色棕红、气香者为佳。

【别名】桂枝尖、嫩桂枝。

【处方用名】桂枝

【药性】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

【功效】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平冲降气。

【临床应用】

1. 发汗解肌,调和营卫为主

桂枝、芍药1:1配伍,发汗解肌,调和营卫。代表方:桂枝汤

1)桂枝,辛甘性温,具解肌祛邪、调卫作用;白芍,味酸敛阴补阴,护正和营。两药等量配伍,营卫同治,邪正兼顾,散敛相兼,使辛散而不伤阴,酸敛而不碍邪,解表之中寓有敛汗养阴之意,和营之中寓有调卫散邪之功。代表方:桂枝汤

桂枝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上五味,叹咀,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适寒温,服一升。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瘥,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如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乃服至二三剂。

伤寒论中桂枝、芍药等量配伍还有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桂枝加葛根汤。二方均有解肌发表作用,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兼有降气平喘作用;桂枝加葛根汤兼有升津舒筋作用。桂枝加厚朴杏子汤煎服法为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桂枝加葛根汤煎服法为以水一斗,先煮葛根,减二升,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2)桂枝、芍药配伍比例不同,疗效各异。桂枝、芍药1:2配伍:①温阳和络,益阴缓急。代表方:桂枝加芍药汤。桂枝温通阳气,倍芍药以柔肝缓急止痛。主治太阳病误下伤中,邪陷太阴,土虚木乘之腹满。②温中补虚,和里缓急。代表方:小建中汤。芍药滋阴养血,桂枝佐助以温阳,重加饴糖,共同建立中气。主治中焦虚寒,肝脾失调,阴阳不和之证。桂枝、芍药5:3配伍,具有温通心阳,平冲降逆之功。代表方:桂枝加桂汤。方中重用桂枝取其通阳平冲降逆之功,促使阴寒之气下降。主治心阳虚弱,寒水凌心之奔豚证。

2.温通心阳为主

1)桂枝配炙甘草,辛甘化阳,以温复心阳。代表方:桂枝甘草汤。

桂枝辛温补心阳之虚,甘草甘温益气和中而滋血脉,二药合用,温补心阳,养心定悸,补心阳而不燥,滋血脉而不寒,为补心阳之基础配伍。

桂枝甘草汤方

桂枝四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温服。

2) 《伤寒论》中桂枝、甘草配伍方剂:①桂枝去芍药汤(桂枝三两,炙甘草二两):治疗误下心胸阳气不足证。②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桂枝一两,炙甘草二两):治疗心阳虚损证。③炙甘草汤(桂枝三两,炙甘草四两):治疗心阴阳两虚证。

3.通阳化气行水为主

1)桂枝配茯苓,温阳化气,利水除湿。代表方:苓桂术甘汤。

桂枝甘温,温补脾肾、助阳化气行水;茯苓甘淡,健脾利水,渗湿化饮。两药合用,既温脾肾助气化,又利水以除水湿,主治痰饮内停所致眩晕、心悸;肾与膀胱阳虚寒凝,气化不行之小便不利、水肿。

苓桂术甘汤方

茯苓四两 桂枝三两(去皮) 白术二两 甘草二两(炙)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

若咳嗽痰多者,加半夏、陈皮以燥湿化痰。

若心下痞或腹中有水声者,加枳实、生姜以消痰散水。

2) 《伤寒论》中桂枝、茯苓配伍方剂:①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桂枝四两,茯苓半斤),主治心阳不足,肾水上泛而欲作奔豚。②茯苓甘草汤(桂枝二两,茯苓二两),主治胃中停水,不烦不渴,小便正常,或兼有心下悸,或兼有四肢厥冷者。③五苓散(桂枝半两,茯苓十八铢),主治膀胱气化不利之蓄水证。

4.通脉行瘀为主

1)桂枝配桃仁,活血通经。代表方:桃核承气汤。

桂枝辛温,归心经,有温通经脉之功;桃仁性温,活血祛瘀。两药合用,活血化瘀,通行血脉,以达祛瘀生新之目的,用于瘀血内阻所致痛经、经闭、头身疼痛等。

桃核承气汤方

桃仁五十个(去皮尖) 大黄四两 桂枝二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芒硝二两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内芒硝,更上火,微沸,下火,先食,温服五合,日三服,当微利。

对于妇人血瘀经闭、痛经以及恶露不下等症,常配合四物汤同用;如兼气滞者,酌加香附、乌药、枳实、青皮、木香等以理气止痛;

对跌打损伤,瘀血停留,疼痛不已者,加赤芍、当归尾、红花、苏木、三七等以活血祛瘀止痛;

对于火旺而血郁于上之吐血、衄血,可借本方釜底抽薪,引血下行,并可酌加生地、丹皮、栀子等以清热凉血。

2)桂枝配当归,温经活血通脉。代表方:当归四逆汤。

桂枝辛甘温,温经散寒,温通血脉。当归辛甘温,既补血行血,还能散寒止痛。二药相伍,共奏温散寒邪、活血通脉、养血止痛之功。常用治血虚而经脉受寒、血行不畅所致的手足逆冷、头身疼痛等症。

3)桂枝配桃仁、丹皮,活血破瘀,散结消癥。代表方:桂枝茯苓丸。

桂枝辛甘而温,温通血脉,以行瘀滞。桃仁、丹皮活血破瘀,散结消癥,且漏下之症用行血之品,通因通用。丹皮又能凉血以清瘀久所化之热。

当归四逆汤方

当归三两 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三两 细辛三两 甘草二两(炙) 通草二两 大枣二十五枚(擘)

上七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若腰、股、腿、足疼痛属血虚寒凝者,加续断、牛膝、鸡血藤、木瓜等活血祛瘀之品;

若内有久寒,兼有水饮呕逆者,加吴茱萸、生姜;

若妇女血虚寒凝之经期腹痛,及男子寒疝、睾丸掣痛、牵引少腹冷痛、肢冷脉弦者,加乌药、茴香、高良姜、香附等理气止痛;

若血虚寒凝所致的手足冻疮,不论初期未溃或已溃者,均可以本方加减应用。

【用法用量】煎服,3-9g。

【炮制品】桂枝以生用为主。生品温性较强,以发汗解肌,温经通阳为著,多用于风寒表虚证,风寒湿痹,痰饮证。蜜炙可缓和辛温发散之性,长于温中补虚,散寒止痛。多用于虚寒胃痛等。

【使用注意】本品辛温助热,易伤阴动血,凡外感热病、阴虚火旺、血热妄行等证,均当忌用。孕妇及月经过多者慎用。

【参考资料】

1.古籍摘要

《医学启源》:“《主治秘诀》:去伤风头痛,开腠理,解表发汗,去皮肤风湿。”

《本草经疏》:“实表祛邪。主利肝肺气,头痛,风痹骨节挛痛。”

《本草备要》:“温经通脉,发汗解肌。”

2.现代研究

化学成分 本品含挥发油,其主要成分为桂皮醛等。另外尚含有酚类、有机酸、多糖、苷类、香豆精及鞣质等。

药理作用 桂枝有解热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伤寒杆菌、常见致病皮肤真菌、痢疾杆菌、肠炎沙门氏菌、霍乱弧菌、流感病毒等均有抑制作用。桂皮油、桂皮醛对结核杆菌有抑制作用,桂皮油有健胃、缓解胃肠道痉挛及利尿、强心等作用。桂皮醛有镇痛、镇静、抗惊厥作用。挥发油有止咳、祛痰作用。

临床应用

(1)治低血压:桂枝、肉桂各40g,甘草20g,煎煮3次,当茶饮。观察117例低血压患者,均有较好效果。一般服药3天血压即上升,最快2天血压恢复正常。

(2)治小儿腹股沟斜疝:桂枝20g,黑色大蜘蛛(去头、足)10g,共研细末。早晚各服1次,每次0.25g/kg体重,连服2~4周。观察55例可复性腹股沟斜疝,痊愈52例,好转1例,无效2例。

附:

肉桂:

【来源】为樟科植物肉桂Cinnamomum cassia Presl的干燥树皮。多于秋季剥取,阴干。

【别名】牡桂、紫桂、大桂、辣桂、桂皮、玉桂。

【处方用名】肉桂

【药性】辛、甘,大热。归肾、脾、心、肝经。

【功效与主治】补火助阳,引火归元,散寒止痛,温通经脉。用于阳痿宫冷,腰膝冷痛,肾虚作喘,虚阳上浮,眩晕目赤,心腹冷痛,虚寒吐泻,寒疝腹痛,痛经经闭。


 上一节      下一节